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639章

作者:不是奸臣

在大明官场,偏偏这第三种人,最吃香!

不信?

贪官污吏,固然爽了一时,但难免被人秋后算账,拉清单搞清算,最后家破人亡,十分凄凉。就算能逃过王法惩治,但也往往难逃众人悠悠之口,被人背后说得十分不堪,抬不起头来。

勤勤恳恳做官的,固然不会被人骂,但也不会有额外的机会,升官发财。

要想出名、升官、发财、光耀门楣?

有捷径!

那就是博名!

大明是个儒家礼教社会,有了名声,几乎就等于有了一切!

有了名声,就有人奉承,有人提拔,有人争先恐后巴结,甚至就连皇帝看你不顺眼,因为你名声太大也不能直接杀掉,往往都是流放了事......

比如,杨的儿子杨慎,大议礼带着文武百官跟嘉靖对着干,气得嘉靖三尸神爆炸,最后结果杨慎名声太大了,还是不敢杀他,只能流放到云南了事?这位杨慎从此还名声更甚,甚至负责看管他的云南巡抚,都私自允许他以养病为名义,返回四川老家,(类似现代监狱的保外就医),优哉游哉度假去了。

要不是嘉靖心眼小,偷偷派人监督,这位杨慎就根本没在流放地待三月!

这就是名声的威力啊,连皇上都不敢拿你怎么样。

可见,在大明要快速升官发财,发家致富,名声才是王道啊!

而出名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放大炮!

放大炮,而不是放小炮,诀窍与现代网红、公知、叫兽们争先恐后,与名人打官司、说雷人语句、装疯卖傻的套路差不多,在于与名人发生关系!

要出名,首选目标,是炮轰皇上!

只要你敢弹劾皇上,保管你4.2一夜之间,名震江湖,让全大明的人都记住你!

不过,这种生意冒险太大,一不留神,名声出了,人头也搬家了。

只能退而求其次。

不能炮轰皇上,那就炮轰首辅!

严嵩名声不好,又把握国政,正是炮轰的好目标。

所以,严嵩才会这么倒霉,被清流之臣们盯上,只要一言不合,立即弹劾开炮。

表面上看,是所谓清流之臣与柄国奸臣的正邪之争,其实背后水深着呢!

套路,都是套路!

王本固就打算在套路博名这条不归路上,一头走到黑了。

.。

第601章 王本固之《友邦惊诧论》!【5】

王本固弹劾的奏折,名为——

《弹劾严嵩肆意妄为、僭越行~事、争利外国、友邦惊诧疏》

奏折中,王本固言辞激烈,慷慨陈词,先一片马屁炮火密集轰炸:

“今我大明,圣天子在上,事必躬亲,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国事日隆,国力日上,其势蒸蒸,方有恢复永乐年间,万国宾服,四海来朝之大国气象,实乃是陛下呕心沥血、励精图治之功。”

陆柄撇撇嘴,谁说这些所谓的清流之臣,不会拍马屁?

这马屁拍得,技能点已经点满了,达到了大屁无声至高境界好么?

王本固果然进步了,技能不断上升,接着就拉了一波节奏。

“但近日却惊闻严嵩扣押使者,扣留国书,阻断交通,慢待友好使者,甚至无礼不许使者进京,乃至私逮扣押,外交秩序,悉被破坏,大国威仪,体面不存!”

这一顶15顶大帽子,都给严嵩扣上了。

然后,王本固开始从孔孟之道,讲道理。

“夫闻圣人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又有闻永乐年间,对朝贡之国,皆以十倍赏赐之。我大明天朝上国,自当有上国体面。据悉严嵩扣押使者,不过是因其贪图利益,试图挑拨使者之间竞价,为天津开海博取利益。此等为了蝇头小利,不存大国体面,狗苟蝇营的做法,极大损害我大明的威仪名声,让海外小国以为我大明与友邦争利!”

他最后掷地有声,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陆柄看完了,真是无语了,直翻白眼。

“这个王本固,脑子里都是一坨坨屎么?严嵩本就是开海大臣,与外国争利,为大明争取利益,本就是他的职责啊!”陆柄撇撇嘴:

“还替什么外国朝贡,十倍赐予?照这么玩,我们大明多少钱,都得赔得精光!这种不知国家艰难、只懂孔孟之道的体面人,真是国家的蛀虫,米虫而已!”

陆柄在天津市舶司,可是有一成干股的。光是这半年来,天津市舶司的关税银子,就有一百多万两,其中至少有十万两给他的孝敬。

更别说其实市舶司来钱的路子,远比那点关税银子多得多!

比如,市舶司征收的工厂增值税、商铺的营业税、港口的入港费、对外国商人的交易税,红灯区的奢侈服~务税、酒楼茶坊的管理费。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各种征收的费用和税收,算下来其实比关税多得多!

这才是严嵩的套路。

以关税糊弄嘉靖,真正有钱的都是市舶司!

这半年,市舶司给陆柄的分成,其实足足有50万两!

黄锦也不差,至少也有20多万两。

如今,这两位兜里揣着严嵩刚刚派人送来的几十万崭新的美联储银票,对王本固的脸色那叫一个义愤填膺、正义凛然、跳脚大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