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641章

作者:不是奸臣

陆柄和黄锦心中一颤。

所谓公车上书,典故出在汉代。汉代公车是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汉制规定,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指普通人向当权者上书言事,《史记·东方朔传》: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故而从汉代开始,公车上书,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到了大明朝,虽然没有固定的公车上书规定,但每逢国家大事,国子监的监生们,也会基于爱国之心,联名上书。不过之前历朝,很少使用。

想不到,这一次连翰林院的翰林们、国子监的学生,都为外国使节一事,公车上书了。

可见民意汹汹,对严嵩何其不满。

但陆柄黄锦这种混迹大明官场的老狐狸、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还是套路!

因为翰林院的翰林,归翰林院院正管!

翰林院归谁管(李诺赵)呢?

大明礼部。

背后,是徐阶无疑。

国子监的监生呢?

国子监归谁管?

还是大明礼部。

背后,还是徐阶!

所以,礼部尚书这个位置,看似轻飘飘的,没有实权,其实能量极大,用好了之后,完全可以与大明内阁对抗。

这也是严嵩推行“阁老分片负责制”,让五大阁老,瓜分六部职权的深刻用意,给尚书们找个上司,按个婆婆,用内阁瓜分六部职权。

只是,这次严嵩在天津待得时间有点长,半年不回北京,徐阶这个礼部尚书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开始嘚瑟起来了。

嘉靖也为之头疼不已。

.。

第603章 内斗中的倭人使者【1】

嘉靖从理智、利益和情感上,当然站在严嵩这一边,但徐阶太子党一方在清流之臣和朝野中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就连民间的呼声,都大大有利于他们。很多不明真~相的大明老百姓,听说严嵩扣押了外国使节,也大多表示不理解,也有埋怨严嵩多事丢人的。

陆柄黄锦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们看向嘉靖。

还是嘉靖有办法。

“那就将此事,传给严阁老,让他看着处理吧!”嘉靖打了个哈欠,站了起来:

“这些日子,光忙着给皇后种地了,朕的修行都荒废了。趁着处理国事的名义,朕去打坐清修一会,你们去办事吧。”

陆柄黄锦知道,嘉靖又故伎重演,将这烫手山芋,扔给了严嵩去处理。这差不多已经是嘉靖没办法时的王牌——有麻烦,放严嵩!

(严嵩吐嘉靖一脸血:嘉靖算你狠!说好的有难同当呢?)

陆柄黄锦也奸笑一声,开始以皇上的名义,给严嵩写信,让他妥善处理此事。

嘉靖的意思是,处理好了,算你高明,处理不好,锅你来背!

一天之后,严嵩就接到了陆柄代表嘉靖的来信,只是笑笑。嘉靖这货647的套路,严嵩也心知肚明,要是嘉靖哪一次不推脱,自己亲自处理事务,严嵩还会不习惯呢。

没有嘉靖这样的懒皇帝,哪有如严嵩般把持柄国的实权首辅?

严嵩这几天下来,一直在刻意封锁消息,冷落日本使者。他这次不把日本大名们坑得血崩,弄得大出~血,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一想到日后日本坑华夏的那些卑鄙手段,严嵩就对坑日本大名们很有兴趣。

这些大名此时仗着金山银山,又在狗咬狗,可谓钱多人傻,此时不坑他们,更待何时?

但徐阶、王本固这些王八蛋,阴魂不散,根本不懂国家大事,还在外面乱汪汪,扰乱人心。

这样下去,怕是不行。

不过,严嵩敢这么干,自然有杀手锏。是时候扔出杀手锏,血坑内外敌人一把了。

严嵩又将此事晾了两天。

而此时,羽柴秀吉、毛利辉元、上杉景胜等日本大名使者,却每日都在度日如年啊(bfbe)。

他们是肩负着主公的使命来的,却连大明皇帝的面都见不到,只能在这天津鬼地方,每天看着天津工地热火朝天建设,感受着大明强大的国力,还有从各国络绎不绝前来的商队们。

他们心中苦啊。

日本大名,为了列国争霸,每天都在发生激战,不时爆发诸侯会战。他们对大明的物资无比渴望。

他们需要完成任务,需要与大明完成条约啊。

这一天,吃过早饭,羽柴秀吉等日本使者,又争先恐后冲到了负责接待他们的陆权面前,强烈要求见严嵩。

“我们是大名使者,来这里是为了见严嵩大人的,不是来养猪的!”

“现在每天将我们养起来,好吃好喝,就是不让我们谈判,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是啊!我们还要回去复命呢!”

所谓有了竞争,就有了笑脸。

这些使者们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心理总是在胡乱彼此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