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658章

作者:不是奸臣

“果然如同严阁老所料,这些俺答汗直属的蒙古商队,来天津的目的不纯!”陆权冷笑一声:“他们除了做生意,换点铁锅茶叶菜刀,还想顺手牵羊,侦查一下天津,或者搞点小动作!”

天津千户所的锦衣卫们,握紧绣春刀,一个个对远处的蒙古人警惕万分。

“走,去报告严阁老!”

来到严嵩府邸,向严嵩汇报了这情况。

在一旁,王家屏气愤道:“既然这些蒙古人如此动机不纯,我们何不将他们赶出天津?给蒙古人点颜色看看!”

王家屏此时也是市舶司副提举,一直跟着严嵩学习。

严嵩一脸风轻云淡,当然不能赶出去:“如果我们无缘无故,驱逐蒙古商队,这真是中了敌人的下怀。我猜测蒙古人是(bfea)故意派商队,而不是军队,来到我天津贸易。如此,一旦我们对商队做出什么举动,又拿不出有力证据,蒙古人便可大造声势,说我们大明掠夺财富,不守规矩,打击我们的名声。如此一来,各国商队、船队便会心存忧虑,甚至不敢来贸易。”

“蒙古人,来交易的规模并不大。”严嵩分析道:“这一万多牛马羊,就算都卖给大明,能换回去的东西,也不过是一些生活必需品。蒙古人打的如意算盘,是东西够用就行,顺道败坏我们的名声,破坏大明的开海,最为重要。”

王家屏低头仔细一想,一拍桌子道骂道:“差点上了恶当。”

海瑞和其他人也纷纷警惕起来。

他们都是市舶司的官员,如果蒙古人的阴谋得逞,天津名声大受影响,谁还敢来做生意?市舶司就算正式运作,也无法取得良好的业绩,更没法对皇上交代。

“过去,蒙古人虽然狡诈,但大都是直来直去,霸王硬上弓,很少会派出商队,进行侦查和阴谋。如今蒙古人的打法变了啊。变得更加诡诈,也更加卑鄙了。”王家屏皱着眉头,“这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

“听说……”锦衣卫千户陆权若有所思道:“前段时间,据我们锦衣卫传回情报,俺答汗最近刚刚任命了板升地区的汉人头目、邪教头子韩涵,作为蒙古大军师,也许这个主意,肯定是韩涵想出来的!”

“原来是汉奸啊!”

“家贼难防,偷断屋梁!果不其然!”

“这种熟悉大明、又痛恨大明的汉奸,最是可恶!抓住之后,一定要明正典刑,千刀万剐!”

一个个恍然大悟,当场大骂,而王家屏这个读圣人书最多的显然最为气氛。

严嵩心中一动。

他隐隐约约记得,俺答汗身边是有一个白莲教的汉奸头目,板升日后建设也日益繁华,成为蒙古侵略大明的前线补给基地。汉人手艺灵巧,又擅长耕种,在板升聚集起来,能给蒙古人提供极其稀缺的铁器,还有战争工具,以及军粮。

一会儿倒是可以问一下唐怜儿,她身为白莲教圣女,应该知道一些蒙古境内白莲教的消息。

但眼下,还是要对付俺答汗的商队,这个狡诈如狐的马扎木。

严嵩一言定论:“看看他们搞什么花样,咱们再见招拆招,让蒙古人吃不完兜着走!”

。。

第619章 无中生有,毒计【1】

另一边,马扎木到了天津,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傻了。逛了一圈之后,目睹了天津的繁华,却一时没有了主意。

要搞事情?

天津锦衣卫千户、左宣武卫、天津卫这些军队锦衣卫可不是吃干饭的~。

就算是天津县令郭一景,也是一个能吏,招募了过千的捕快衙役,同时还听从了严阁老的建议,组织了不少天津当地老百姓,组成群防群治小队,到处都-有监视的眼睛。

如今正是天津如火如荼的时候,这些百姓是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的。蒙古人作为大明之敌,树大招风,当然被盯得很死,走到哪里都有人严防死守。

马扎木转了一圈,收获了满满的疏离和警惕,无奈带着蒙古人回到驿站。

很快他想起了军师给了个锦囊,便偷偷打开第一个,很快马扎木的脸上露出一丝阴毒的冷脸。

“不愧是大军师,这条计策,堪称绝妙!”

马扎木立即派人下去,组织施行韩涵的毒计。

一个时辰以后,在天津各处的集市上,传来了蒙古人叫嚣声和激烈争吵声。

几个蒙古人,从一处铁器行,拿了几百个铁锅,只是用蒙古语哇啦哇啦,一指外面拴着的一头羊,就要往外走。

铁器铺店主,当然不干,抓住蒙古人的手,不让他们走。

蒙古人倒也不动手,只是哇哇大叫,说大明人强买强卖,欺负他们老实巴交蒙古人,吵得周围数个街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周围各国商队、商户、百姓,很快闻讯而来。

蒙古人吵闹不已,周围的俺答汗商队的几千蒙古人也迅速闻讯赶来,里三层外三层,将这个商铺围拢地水泄不通。

这些蒙古人十分抱团,大声唾骂大明政府,有预谋地欺负蒙古人。

人数一多,人多手杂,就弄得场面一片混乱。

那铁器店店主,自然据理力争,站出来辩解说,他们这一只羊,顶多值一两银子,只能买三件铁器,根本买不到拿走的这三百件铁器。

店主愤怒道,这是抢劫!蒙古人强买强卖,却猪八戒倒打一耙,根本是别有用心!

店主的话,激起了很多大明商人,特别是晋商们痛苦的回忆。

在蒙古和大明开边的日子里,蒙古人一开始做生意还算老实,但很快他们就凭着肌肉和力量,开始欺凌大明商人,以孱弱战马、羸弱牛羊,强买强卖,强行兑换大明商人的货物,不给就打。

大明商人们想到过去的惨痛教训,也愤怒了,纷纷怒声吼道,让不守规矩的蒙古商队滚出天津。

场面更加混乱。

有蒙古人的挑唆和叫嚣,就连一些普通来贸易的蒙古部落商队,也听信了一面之词,站在了俺答汗蒙古商队一边,同时声讨黑心商户和大明政府。

这其中,还混着很多蒙古人和其他民族潜入天津的探子奸细,一起煽风点火,架桥拨火,让这场事件迅速升级。

“大明政府,这是欺负我们外人!”

“他们是强买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