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688章

作者:不是奸臣

干船坞是将水抽掉,使船舶在此进行出1水检查、修理的封闭的船池,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其基本组成部分为坞口、坞室和坞首。坞口用于进出船舶,设有挡水坞门,船坞的排灌水设备常建在坞口两侧的坞墩中;坞室用于放置船舶,在坞室的底板上设有支承船舶的龙骨墩和边墩;坞首是与坞口相对的一端,其平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半圆形和菱形,坞首的空间是坞室的一部分,在这里拆装螺旋桨和尾轴。干船坞配有各种动力管道及起重、除锈、油漆和牵船等附属设备。

当船舶进入干船坞修理时,首先用灌泄水设施向坞内充水,待坞内与坞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利用牵引设备将船舶慢速牵入坞内,之后将坞内水体抽干,使船舶坐落于龙骨墩上。修完或建完的船舶出坞时,首先向坞内灌水,至坞门内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牵船出坞。

这种干船坞技术的思路,也是严嵩向胡雪岩提出,交给他去办的事情之一。这技术的出现,能极大提升造船的效率和效果。

在水泥还没干透的一块船台上,胡雪岩、钱广进等人正在一起大声商量着什么,看到了严嵩等人来,急忙迎了上来。

“.〃严阁老,您来视察啦?怎么不通知一声?”胡雪岩一脸惊奇。

“我来看看你们这段时间鼓捣出什么好东西?”严嵩注视着远处的船厂。

“我们取得了不小进展。”胡雪岩笑道:“两座都是民用船厂,就是制造西班牙大帆船的船厂,商量出了投资比例。是晋商占2成,浙商占1成半,徽商加(王赵好)楚商,一共一成,我这里占五成五!总投资在两千万两银子。”

这个比例,是经过严嵩点头允许的。

首先,这个船厂严嵩必然占大头,这个不容置疑,嗯,还有嘉靖。

因为严嵩知道,日后这个船厂必然日进斗金。

随着大明开海,过去大明在江海中广泛使用的平头船,会越来越不适应远航的需要,而经过西班牙人数个世纪的技术打磨,技术十分成熟可靠的西班牙大帆船,因其可靠性、承载量,还有军事改装性,以及远航实力,必然成为大明下一代商队的主力商船。

整个大明的需求量,那得是多恐怖的超级市场。

————

(今天更完,只有4章。)。

第648章 船工紧缺【5】

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在公元1550年左右时间,此时航行在世界各个海面的西班牙大帆船,数量就多达3000艘以上。

而以大明的国力,一旦决定组建远洋船队,数量必然比西班牙只多不少。

5千艘!

这是严嵩计算过,这种西班牙大帆船的保守需求量。

以一个船厂,都不够。

故而,严嵩一下子规划了两个超越这个时代的先进船厂,一起开工,就是为了满足未来井喷式的商船需求。

至于军用战船,严嵩想了想,暂时先投民用船厂。

一来,现在大明国库没钱,就连剿灭倭寇的水师,都需要胡宗宪的提编法从东南富商身上雁过拔毛捞银子,更别提从嘉靖那个铁公鸡身上刮银子让他组建海军了。

二来,建造军用船队,涉及到国家军事,比较敏~感,还是等嘉靖亲自来拍板定了才好。

严嵩之所以能跟嘉靖配合良好,身居高位,不被猜忌,是因为他很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570

如今,看着两座拔地而起,延伸入海的船厂,严嵩还算满意。

“工匠招募地如何了?”严嵩很关心这个具体问题。

图纸再好,技术再先进,没有熟练而高超的造船工匠,也造不出优秀的战船来。

提到这个问题,胡雪岩开始愁眉苦脸:“我们找遍了东南的船厂。不是关闭了,就是早已废弃,那些熟练的老船工,要么改行种地了,要么不知去向。现在造船工匠奇缺,成为我们一大心病啊。”

严嵩不禁诧异。胡雪岩、钱广进、刘村山这些人,差不多是大明能量最大的一拨人了。大明虽大,要说他们找不到的人,还真不多。

如今,这些人联手,都找不到熟练高超的船工?

这可是个大问题啊。

严嵩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他知道,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大明船队的质量不可能上去,纵横七海,就是个笑话。

“严阁老,我大明已经闭关锁国百余年了,那些老船工往往都过世了,他们的后代好多都没见过船。”钱广进也颇为无奈:“这也是我们之前没考虑到的困难。”

“那就招募外国船工吧。”王家屏插嘴道:“高薪招聘,不愁他们不来。”

“这种高超技艺的船工,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宝贝,根本不可能放人。”胡雪岩一脸愁容道:“我倒是找了那些传教士,他们说欧洲各国的船工,都是国家的宝贝,根本非卖品,怎么也不来的。”

这可让严嵩也有些发愁了。

老船工都是国宝级工匠,买不来?

怎么办?

这也难不倒严嵩。

“实在不行,咱就抽取!”严嵩暗下决心:“弄出几个顶级船工,传帮带下去,总能培养出一批好工匠来。这次大明开海成功之后,大明再也不会故步自封,回到过去闭门造车的旧日子了。”

有了晋商、徽商、楚商、浙商的强大利益集团,加上严嵩自己培养的十大商人集团,在开海中日益发展壮大,实力日益强大,未来在大明政坛中的声音和分量越来越大,纵然大明内部保守势力,再怎么开历史倒车,也休想将大明关回陆地做死宅族。

历史的车轮一旦转动,就会滚滚向前,永不停歇。

严嵩让这(bfde)些人再去找熟练船工,挖空心思,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

他自己返回了严府,思索起大明造船的技术攻关问题。

此时,日本使者们集体找来了。

原来,羽柴秀吉、毛利辉元、上杉景胜、立花道雪们,这段时间倒是在大明过得十分惬意,舒服地简直不想回国了。

他们住在天津的南城一带。

南城是天津的娱乐区,红灯区,这里遍布着上百家酒楼、茶坊、戏院和勾栏院,可以说是大明北方的娱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