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琏玉凤钗 第32章

作者:耶律承基

他们从来没见过贾链,只道听途说贾链如何如何,还只道他是个凶蛮的蠢汉,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现在见了真人,才发现他风度翩翩,相貌堂堂,即便不说才学,单凭外表就要愧煞大多数人!

贾链笑道:“老师,这些人不过是以为学生出身不同,进学迟,有些误解罢了。既然如此,学生想请老师当众出题考较。若是学生果真不学无术,不该中举,学生不敢给圣人脸上抹黑,也愧对老师栽培教导之恩!”

“当众考较?”张骏鸣其实对贾链了解不多,当时开榜之前,又重新调阅了他的考卷,反复衡量,才将他取中,并把名次往后面挪了一挪。

“你可想好了?”当众考较风险很大,但不得不说是最可接受最公平的办法。

于是贾链转过身来,对着这些闹事的家伙,大声道:“你们之所以闹,不过是不服我中举你们没有,认为我腹内空空罢了。而今,我请老师出题,我一方,你们也推举一个出来,看谁看的书多,谁读的书深!”

台阶上几个互相看一眼,都笑道:“贾链,你可不要后悔!”

“是啊!我劝你还是自请除名,免得大祸临身!”

贾链冷笑道:“我若不该中举,我自然除名,不教各位费心。只是给位冲击学政衙门,不论贾链如何,你们都一个个都逃不了罪责!以为聚众闹事就没王法了么?”

.

第十三章高中三甲最末名(九)一番话说的底下一群人都有退意,谁都不愿意因为闹事,非但举人捞不到,还将秀才功名丢了。在外围胆小的,渐渐散去了一些。

这时,一个只戴网巾的士子拱手道:“在下咸阳崔敬,不敢说熟读诗书,但与阁下相比,自信也多读了几年。”

意思读书读得久,久一定行咯?

贾链笑道:“所谓闻道先后,个人不同。不然也没有七八十岁的举人进士。崔兄可是你们推举出来和我比试的?”

其他领头的都点头赞同,“崔兄学问精深,远胜我等。”

贾链嘲笑道:“我老师在这,也敢称学问精深,可笑至极!”

说的那崔敬面如紫色,“请大人出题!”

张骏鸣还在踌躇,以贾链乡试墨卷来看,他四书五经只是平常,长在策问谋算,但策问一时不宜当庭辩难。

若直接将他的卷子贴出来,他们也可说考题泄露,更生枝节。

张骏鸣不愧是老狐狸,觉得自己无论出什么题,都会认为是偏袒贾链,何况也不明白贾链哪门优长,哪门短劣,万一弄错,什么贾府王府暂且不论,贾祭酒那儿如何交代?

“既然你们不服,那就让你们互相出一题,两人同时作答。”

这个,很公平!

但怎么样难倒对方,就要冥思苦想了。

人群里边有人提议了,“不如互背对方本经。”

本经就是科举考试时,从四书五经任选一个当自己的重点学科,考经义以自己的本经为主,相当于高考的选修那个板块。

背书可是读书人的看家本领。

谁怂谁丢脸!

于是,崔秀才问贾链:“敢问阁下本经?”

贾链读书时间短,各门都一样,但他见不得此人一副生人勿近,自己才高八斗,蔑视其他人的模样,所以就捡了一个篇幅长的,莫过于《左传》!

他就要脱口而出,好歹想起只有《春秋》才算五经。

“《春秋》”

那崔秀才听了,脸色不好看,他咬牙笑道:“在下本经是……”

旁人提醒他,“崔兄,你的本经是《礼记》吧?”

算你狠,《礼记》字数比春秋多多了!

崔秀才一愣,不等他说话,边儿上就有人起哄,“从曲礼上第一开始通背全文!”

贾链冷笑一声,看崔秀才的模样,肯定他的本经不是礼记,不然怎么一点礼仪也不懂,没有上下尊卑?

但他不打算计较,站在台阶上,面向几百名愤愤不平看热闹的士子,大声背诵:“《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一开始,下边还是闹哄哄的,渐渐的,他们都安静下来。

原本是打算看贾链这个纨绔的笑话,没想到他真的在大庭广众下背诵《礼记》。

《礼记》一共四十九篇,贾链的声音不疾不徐,从从容容,没有半点顿挫犹豫,就如同捧着一本书念,一路从曲礼、檀弓、王制、月令,“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行春令,则胎夭多伤,国多固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六篇过去,不仅崔秀才,就连旁边提醒的人都觉得失策了。

贾链竟然真的会当他开始“曾子问第七”的时候,张骏鸣心怀大畅的叫停,“《礼记》篇章浩繁,不如径直背诵最后一章,再由崔敬拣选一篇背诵。你们可有异议?”

学政大人发话了,大家都没有意见。即便里头最顽固仇视的人也无法反对。

他真的会啊!

崔敬这会儿在冥思苦想,当年学礼记的时候,那一章最难记?

“乐记,杂记上下!”

他点了三章。

张骏鸣捋着胡须看了他一眼,记下此人了!

“贾链,不急,先喝口水再背!”

现在他越看贾链越顺眼了。能有这份勇气担当,更有扎实的功底,着实难的。

难怪贾老大人特意举荐他参加乡试。

贾链不知道张学政的想法,他灌了一碗水,又在台阶上当庭背诵。

乐记,杂记上下已完,紧接着丧服四制第四十九也背完。

“礼以治之,义以正之,孝子弟弟贞妇,皆可得而察焉。”

贾链长舒一口气,笑问:“可有一字错误?”

台阶下面都是些落第秀才,有的不治礼记,即便治礼记的,又怎么能全篇通背?

所以贾链问了这句话,无人应答。

崔敬也只好咬牙道:“无误!”

贾链却摇摇头,“老师在上,学生不敢欺瞒,刚才背诵十篇,错漏之处有五。不敢因为崔兄没有指出来,就蒙混过关。治学不能有半分马虎!”

崔敬脸上一片煞白。

别人背错还不知道,还敢称本经?

张学政点头笑道:“理应如此!”他转向崔敬,“该你背诵《春秋》了!”

按理,也应该选出要背诵的篇章,然后让崔敬背。但学政大人已经记恨上他,故意不说,没见先前贾链十从头开始的吗?

崔敬也只好从头开始。

可是,他真正的本经是《尚书》,于《春秋》只限于精读部分篇章节选。

他身边出馊主意的人也不敢说话了。

大家平日互相唱和,都知根知底,如何不明白他背不了这么多?

不然早中进士了,怎么会考了三四科还是秀才?

“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崔敬才背了头一句,后面就卡壳了。

贾链笑道:“不如我提醒你一句,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崔敬面红耳赤,即便后头会背,也实在背不下去了。

毕竟,他还是要脸的。

人家不是本经的礼记,都背的滚瓜烂熟,更何况是本经的春秋?

“贾兄,崔某学有不及,甘拜下风!自当回家苦读,不敢再在方家面前丢脸!”说罢,面带忏愧的走了。

跟着他走的,还有七八十个人。

张学政见此情形,笑道:“各位,你们谁还有异议?”

台阶上有一人还不服气,冷笑道:“若是乡试只考背书,那我等自然不敢有异议。”

.

第五十五章举人也可以做官(看了评论的建议,好吧,我还是把每一章标题改一改。然后找时间再将前面的都改过来。就在题目上折腾了)贾链笑道:“这位兄台所言极是!那咱们接下来比一比经义理解?咱们当场限时制作时文,如何?”

这些人见贾链信心满满,竟都有些退缩。

张学政道:“一会我便将贾链的墨卷张榜挂出,你们也瞧瞧,他到底是不是文墨不通?此界乡试是不是取士不公?”

贾链给他涨了一回脸,心里顿时舒畅了。

就在贾链滔滔不绝的背书的时候,大明宫内,皇帝召集阁部、大理寺、都察院以及国子监、京兆府的官员,御前会议。

科考弊案,关涉为国抡才,无论怎么重视都是不为过的。

礼部张尚书奏道:“神京发生这种事情,着实骇人听闻。以臣之见,莫如以安抚为上,好言抚慰。”

京兆乡试,是他的该管,若真的出了事,他就是总后台,必然受牵连。

吏部秦尚书笑道:“张尚书此言差矣,难道那些秀才自己没考上,就可以闹事,围攻学政不成?必须重惩,以儆效尤。”

工部姜尚书对贾链有偏见,“依我看,只要抓了贾链,便万事大吉。那些士子自然退去。”

张尚书听了,须发倒竖,“姜文远,你是在影射礼部和京兆府通同作弊,操作贾链成为举人么?”

姜尚书冷笑:“难道不是么?满神京都知道那贾链是什么人。若是他这样的人都能中举,那么咱们读书人的门槛是不是太低了?”

那张尚书是出名的暴脾气,听了这话,还不当场扎刺?

眼看张尚书就要拿手板劈打姜老匹夫,皇帝一声断喝,他们两才消停下来。

大理寺卿章康字斟句酌道:“这个贾链,臣以前也曾听说过,在神京勋贵之中毫不起眼。既没有什么劣迹,也没听说爱学。而今一旦中举,不但那些秀才觉得惊诧,就连臣也觉得不可思议。可见,聚集情愿也是情有可原。”

张尚书愤然道:“臣与那贾链从不相识,更与荣宁二府毫无瓜葛。但以贾链乡试所作,文理皆有可观,足可以取作举人。”

说着,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卷纸,进呈给皇帝。

皇帝接过,细细看了一遍。“咦?”他看到最后的策问的时候,不觉发出一声惊叹。

随手叫戴权将誊抄卷传阅给诸位大臣。

在场的无不是科举进士出身,浸淫诗书数十年,一份举人考卷的好坏,一目了然。

国子监贾守中看了,还不停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