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300章

作者:半只青蛙

李润石主席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离开苏联前最后前后的一处站点,是位于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

如果没有穿越者插手,苏联海军会在1938年就开始野心勃勃的红海军计划——这个时期斯大林脑子发热,开始要建造战列舰。计划中要建造的一款五万多吨排水量,主炮口径406毫米的巨兽(苏联级战列舰)。计划建造四艘,预定在1939年内下水,1942年前建成服役,头2艘下水后,马上再开工2艘。1938年7月15日,首舰“苏联”号在189厂的船台举行了开工典礼,但此举不过是取悦于斯大林的应付场面而已。真正的工程一直拖到1939年1月份才正式开始。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苏联”级的姊妹舰相继开工。

历史上在建的两艘战列舰只完成了20%的进度就因为战争而中止,更在战后因为“时代变了”,最后沦为靶船和爆破试验品的悲惨下场。

这个位面,因为穿越者的原因,苏联级战列舰从一开始就被判了死刑。斯大林把大量投向战列舰的资源,转向了驱逐舰、浅水炮舰和登陆舰、潜艇、江河炮舰等建造周期短,可以快速生成战斗力的武器。要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建造苏联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而这个时期苏联造船厂大量的生产力,却开始制造护航驱逐舰——不光是为自己准备的,更多的却是为英国人准备的。

历史上英国人用海外的一堆的岛屿殖民地和美国人换了50艘老掉牙的驱逐舰。这种好事,斯大林看着都在流口水,他也想赚这笔钱。按他的设想,只要西欧一开战,邓尼兹的海狼出动,苏联人就自己找上门去,用新旧的驱逐舰和英国人换一堆的好东西。

舰船设计方面,自然是和苏联人的“老朋友”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合作。当黄克带李润石等共领导来到黑海造船厂时,刚好遇上两年前刚开始铺龙骨的驱逐舰,在今天完工下水服役。该船是请法国人设计的,适合北大西洋海况的护航型驱逐舰,总吨位为2500吨,该型驱逐舰过去两年里,苏联一口气下水制造了整整三十六艘,其中十二艘已经服役,黄克带人过来时,正好看到第十三艘驱逐舰建成服役,而更多的舰船,也将在未来的半年里陆续服役。

黄克带着中共代表团过来时,苏联黑海舰队司令奥克佳·布里斯基中将按照斯大林的指示,热情地迎接了他们。

迎接中共代表团时,黄克注意到港口两旁身穿海魂衫的仪仗队成员,手中所持的步枪,正是他带到这个世界的AK47突击步枪——确切地说,应当是叫AKM步枪。其是AK-47的进化型,只是很多人习惯地把它称为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

而这个位面,这款短弹筒突击步枪的全名叫AK37——原计划是想叫SVT37的,让托卡列夫作为其发明者,但是托卡列夫不愿意贪天之功拒绝了。最后,斯大林想了想,还是把该枪用回了原来的名字。同时把该枪的真正的设计者,还是个年青在校生的卡拉什尼科夫找出来,把他送到专门的学校里重点培养作为“补偿”。

AK37目前暂时只是装备苏联海军陆战队以及陆军中的精锐部队。影响其大规模装备部队的原因,主要是受制于这个时代工艺水平限制,生产速度较慢,至于历史上发生过的苏联陆军不欢迎SVT40半自动步枪,嫌弃其维护麻烦,在斯大林和黄克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AK系步枪本来维护要求就不高,其次枪械维护不易,纯粹是士兵懒和训练时间不足。现在苏联提前四年就开始做战争准备了。如果征召的士兵用了两三年还说很难学不会维护,统统都可送去惩戒营了。

在参观苏联的海军陆战队时,黄克看到了一堆他从后世带来的苏联先进武器的复制品:苏联红军永远的经典PKM机枪,以及二战后期才出现的RPD机枪。PKM机枪在制造成本、可靠性、重量、火力持续性、人机功效以及射击精度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是性能好到连后世的美国都不要脸主动去仿制的。

不过在七十年代很好生产的PKM机枪,放在三十年代的苏联,就是生产工艺很复杂的玩意。但该枪在测试中,性能实在太过完美,强行仿制了几挺,交给部队试用后,集体好评如潮,斯大林认为自己“有得是时间”,本着能造几挺算几挺的念头,就命令工厂小批量的慢慢地生产积累经验。真正大批量生产的,却是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刚装备的RPD机枪。

看到PKM机枪时,黄克不无恶意地想到一件事:喜欢钻牛角尖的德国人万一在战争中拿到这枪后,大概也会不要脸地去仿制,然后因为生产困难,变成另一款坑德武器吧。

根据斯大林的指示,黑海舰队的一部分舰船,将会在今年五月后启航,调到太平洋去。部分舰船会长期停泊在中国。已经准备在二战后和美国人争夺全世界主导权的斯大林,现在已经开始在进行军事上的战略布局了。整个苏联,虽然只有一艘两万多吨级的苏联级航空母舰在船台上建造,但是把数艘运煤船或货船改造成航空母舰的改造工程,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了。

1939年二月,当李润石一行人即将结束对苏联的访问回国,为“开国大典”作准备的时候,地球的另一端,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经知道了中共即将建国的消息。

此时的美国内部,还在为是否要承认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而争论不休。

十月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开始承认俄国。1922年,苏联和德国建交,1924年和法国、意大利、英国建交,1925年和日本建交。此时西方所有的大国都和苏联建交了,只有美国一直不承认苏联,却是一直拖到了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才正式建交。

去年年初张闻天跟着苏联艺术团秘密访美,当时就是在试探美国的态度。而在和中共建交一事上,罗斯福也表现出极其积极的态度。

比起那些美国雄霸天下后就忘乎所以,目空一切的后辈(杜鲁门、艾森豪威尔),罗斯福却是个务实却又慬小慎微的总统。中国虽然是个红色政权,但在建国的过程中,却因为黄克的出现和各种神操作,加上杜邦这个皮条客的存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堡垒,其几个高层的富豪财团,居然和中共结下了“不小的友谊”。

与中共建交,财团方面阻力不大,反而是民间的反共舆论以及传统的政治势力在阻碍,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

白宫里,胡弗对罗斯福道:

“总统先生,我们得到情报,中共正式建国的时间点是今年的四月十二日。而其首都,将会是武汉。”

“居然不是北平?”

“按中共官方的说法,北平这儿缺水严重,气候恶劣,另外古物太多,并不适合建都。”

当胡弗说话的时候,自然有人拿出地图,在桌前铺开,然后有人在地图上指出武汉的所在位置。

“靠近长江水道,连通南北铁路的中央之地.....中共在南方建都,很明显,李润石是把未来国家发展和扩张的重心,都放在南边了。”

说出这话的时候,罗斯福的左手掌已经轻轻地放在缅甸的地图上,指尖先是朝印度方向画了一个圈,但很快又收回来,在安南、泰国这一片地,又画了一个圈。

赫尔利道: “这里现在都是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势力范围。”

陆军部副部长马歇尔道:“中共军队现在已经强占了缅北地区。搞得英国人非常地紧张,丘吉尔在密支那囤积了几千人,正在那儿与上万名中共士兵对峙。”

罗斯福看着印度地图: “英国人怕了,他们可以放弃奥地利和捷克,甚至也可以忍受被李润石赶出中国,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容忍失去皇冠上的明珠。”

马歇尔道:“最近这段时间,英国人以李润石在缅北撤军,承认满清时的中缅边境线为条件,承认中共政权,但李润石一直态度强硬。”

罗斯福叹气道: “换成我是李润石我也不会答应。希特勒在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后,现在全世界都在等着欧洲开战,英国陷入欧洲战争泥潭,不得分心。不过李润石应当不会命令军队和英国人冲突,他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只是提前占据攻击要点,就等着欧洲开战了。”

说出这话时,罗斯福伸出双手,揉着有些发涨的太阳穴。

去年黄克送给他的那座雕像,早就不在办公室里了——按照美国传统,他被扔到仓库里封存了起来。现在是1939年,罗斯福第二任总统任期即将到满。他现在正在考虑打破美国的传统开始第三次竞争连任。

在这过程中,他做出任何重大的国策变化,比如承认中共政权是中国的合法政府,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

在心里,罗斯福是打算和苏联一起第一时间承认中共政权的。他很清楚,美国的优势和劣势,中国和苏联虽然联起来看起来非常地强大,但这两个大陆国家的海外投送能力都很差。

美国要走上世界之巅,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碎英法建立的旧殖民体系,然后填入自己的私货。

在这过程中,美国未来将会遇上的拦路虎有好几头,他也是需要纵横联合,拉拢盟友的。

“日本的情况怎么样了?他们的巨舰计划还在进行吗?”

胡佛拿出一叠照片放在桌前道: “那里的守卫很严密,船厂上方都被覆盖起来,我们暂时还拿不到确切地情报。”

“六万五千吨的巨型战列舰,460毫米口径的巨炮!中苏两家的特工,已经把日本渗透得这么深了吗?”

罗斯宝冷哼一声,双手托着下巴,大拇指尖轻轻地互相敲击着。日本正在秘密建造的“大和”、“武藏”两艘巨型战列舰的消息,是去年的六方会谈结束时,苏联代表团偷偷地交给罗斯福的“礼物”。

其目的不是为了让美国尽早做好战争准备,更是为了带歪美国的海军发展方向,甚至让“蒙大拿”级战列舰提前降世。

而后胡弗看着罗斯福,闭嘴不做一言。过去一年里,他动用了大量人力去验证这份情报,但由于日本人保密工作做得极好,始终无法获得确切的证据。

而罗斯福眯着眼睛瑕想着,突然他一拍桌子。

“明天,把日本正在秘密建造十八英寸巨舰的消息向华盛顿邮报邮泄露。我们该做些事了。”

罗斯福早就想大规模地扩充军备了,只是他受到的制约太多,相关条款很难通过,但现在他找到最好的理由和帮手了。

罗斯福想三任总统,离不开军方的支持,是时候找理由给海军增加装备了。

PS:你们这些人,又把群聊死了,新群群号是683865767。

第312章蝴蝶的翅膀

当大和级战列舰的相关数据,包括结构、外型草图,在《华盛顿邮报》上头版登出时,美国海军上下狂喜,而国会的老爷们拿着报纸,读出了“打钱”两个字。

日本海军对大和级的建造,采取了异常极端的保密措施,除了在设计阶段将整舰的预算资金平摊到一些空壳舰艇上之外,在建造阶段甚至对吴海军工厂都设有遮拦。

大和级整舰的数据性能,均由舰政本部技术人员进行测算,就连图纸都是在吴工厂内的绘图工厂现场绘制的。如此夸张的保密手段导致很多工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建造的是什么样的一艘战舰。

而比起船渠内的工人,负责战舰图纸绘制的绘图所则受到更为严苛的管控。大和号的原始图纸是由吴海军工厂造船部负责绘制,整艘战舰共有31368张图纸,其中89张是最机密的“军机”级图纸,2255张“军极秘”级图纸,4092张“秘”级图纸还有24932张普通图纸。

这些图纸是实打实由500名制图工人一笔一画,用感光纸盖在原图上描出来的,同时为了保密,这些图纸的比例尺一栏全部是空白的。这些制图工人从早上7点上工开始,直到晚上6点下班,全天都处于特高课警察和宪兵的严密监视中,并且要想进入制图所,必须佩戴附有本人照片的出入证。

除此之外,每天所绘制的图纸以及作废图纸都要进行详细登记,下班后锁在有双重安保的金库里,月底还会对废弃图纸和木型进行集中焚毁。

更为夸张的是,为了确保大和级的建造万无一失,除了对船渠进行遮盖之外,连造船船渠附近的建筑都进行了控制和改造。宫原地区所有能看得见造船厂的民宅,靠海一侧的窗户全部被强制封死,经过吴厂区的铁路,除了在沿线搭建挡板之外,还要求列车在经过时将靠海一侧的窗帘放下来,并且每节车厢派驻两名宪兵,严格防止乘客窥视拍照。

更有甚者,将位于吴港附近的几座山和民用港口也全部封闭,二十四小时都有宪兵把守,任何出现在封闭区的闯入者都会遭到宪兵拷问。

因为日本国内强大的保密力量,美国海外情报部门花了一年的时间,都没有拿到关键性的实物照片,只是获得了一些周边的证据,分析出日本正在建造的巨型战舰。

虽然拿不到确切的资料证据,手上最多只有苏联人提供的军舰外型草图,但是野心勃勃的罗斯福和满脑子全是“打钱,打钱”思想海军作战部部长哈罗德.斯塔克还是“努力”地相信了。

1939年时,美国海军正要开始建造著名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由于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国会又在1938年6月25日决定拨款再增建两艘同型战列舰。当时《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条款已经生效,可以在战列舰上安装16英寸(即406毫米舰炮),且由于日本和意大利直到此时都没有加入条约,因此事实上新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也已经被自动放宽到了45000吨,但美国政府认为海军没有真正面临战争威胁,因此都并不愿意真的将战列舰放大到这一水平,将排水量限定仍在35000吨内。

按计划,“南达科他”级首舰“南达科他”号将于当年七月在纽约造船厂开工建造,于1939年6月7日下水建造。

海军上下早就对国会老爷把四万五千吨变成三万五千吨,强行缩水一万吨,心理异常强烈的不满了。罗斯福为了讨好海军,有意地在大和级战列舰上各种推波助澜,拼命地鼓吹之下,整件事瞬间就成了全美国的新闻焦点。

“六万五千吨的巨舰,460毫米口径的巨炮。”

整个二月份,美国的报纸都在反复地炒作“大和级战列舰”的威胁,而这股风很快也从美国吹到了欧洲,同时也吹到了日本。

在舆论和罗斯福总统的暗中支持下,美国国会被迫重新讨论海军提出来的新舰建造预案,美国海军一动,英国人也急了,很快,英国人拉着美国人,一起向日本人施压,询问他们正在吴港秘密建造的大和号战列舰的情况。

所谓国之将亡,必生妖孽,日不落帝国崩溃前的这十几年里,大英帝国连自己的传统强项,曾经引领世界潮流的海军战列舰的建造都出了大问题。

起因是第二次海军条约谈判时,英国曾力主与会国成员建造排水量25000吨,装备12英寸主炮的小型化战列舰;和14英寸主炮,排水量28000吨的中型战列舰。

英国人的想法很是自以为是:海军假日里,大英帝国花了大力气,研制出了非常出色的14英寸炮,傲世全球同级别14英寸炮的No1。他以为走这一招,就可以限制别国的战列舰,英国人自己的巡洋舰优势将彻底发挥,这对拥有漫长航运线的日不落帝国非常有利。此外除去条约时代的七大406战列舰外,大英帝国手中的战列舰是清一色的381主炮,而美帝的BB则是356,这里又占了大便宜。

这种投机的想法猥琐无比,套用一句话:此时的大英帝国,早就失去了一战前你造一,我造二,老子管子还是天下第一粗,在座的各位全是弱鸡的豪气了。

但是这种想法,随着伦敦海军条约只有美国一家响应落空了。而且美国考虑日本、意大利无意接受条约的限制,而且还有一个未参加条约的德国,因此在主炮口径选择方面留有余地,在设计中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上,预留了用16英寸主炮替代14英寸主炮的空间,而后更是直接上16英寸炮了。

等到了美国开始建造406管子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时,机关算尽,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大英国帝国全体上下就已经傻了眼。海军假日,其实最大受害人是大英帝国自己,整个英国的造船业,甚至制炮业全萎缩了——有如后世的美帝一船,空有技术而无设备。二十年前就能早早地造出18英寸主炮(嘘嘘舰)的大英帝国,这时居然只能制造14英寸炮了。

如果大英帝国能咬咬牙牙,多掏点钱,把制造16英寸的设备 再重新整出来,问题倒也不大。但是钱哪里来?

为了新的战舰赶在1937年初开始建造,丘吉尔等人只得取消了优先建造装备15英寸以上口径主炮战列舰的计划。1935年,英国海军为新的战列舰选定了14英寸主炮,以求“乔治五世”级能够尽快服役,而后在建造的过程中,也是各种妖蛾子齐飞,进度不断拖沓。美国人的北卡级都服役了,乔治五世级首舰还在船台上歇着。小胡子的飞机都飞到伦敦拉屎拉尿了,乔治五世号还在船台上趴着。等德国的卑斯麦号出征时,乔治五世号和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号(当时未完全建好)才勉强出征。

这个时期,在听说日本正在秘密建造18英寸,六万五千吨的“严重犯规”的巨舰后,英国人也急了。

然后英美两家一起联手对日本施加压力,叫嚷着要到吴港造船厂去检查那艘在建中犯规的“超级巨舰”。

“八嘎,海军部里出了国贼,是谁把大和号的情报泄露出去的!”

面对着英法两国同时施加过来的压力,日本首相米内光政,再一次感受到了被西方白皮按在地上飞龙骑脸的羞辱。

这个时期,他能做的,就只是派出外交官对外哭惨,尤其是对英国海务大臣庞德爵士一顿大哭。大意就是:我大日本帝国过去两年已经被中苏两家折腾得很惨了,你们看隔壁的美利坚:船台上两艘北卡罗纳级马上就要服役了,又有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也要跟着摆上船台,而我小小的日本帝国,海军假日快结束后,穷得只能造一艘战列舰了......

知道自己超标造巨型战舰的行为很难瞒过去的日本人,在这事上很聪明地把自己藏在更耀眼的阳光下:以举国之力造一艘巨舰的日本,比得上大笔一挥,就将同时在六个船台上建造六艘(包括两艘北卡级)战列舰的大美利坚吗?

“大和号再强,也只是六万五千吨,而旁边的大美利坚,那是整整二十一万吨,而且他们现在还叫嚷着要求把每艘的吨位提升到四万五千吨,也就是加起来最少二十五万吨的吨位啊!”

伦敦的报纸上,拿了日本人钱的记者在报上发表上述的言论替日本人解释洗地道。

其实日本人在中国惨败后,举国上下穷困的模样,英国人全看在眼中:国内物价飞涨,民间在闹米骚动,而刚上台背了一年锅的米内光政,现在的好象也要首相之位不保了.......总之情况要多惨就有多惨。

而丘吉尔命人炒作大和级的这个问题,真不是怕了日本,原因其实和美国人相同,是“丘胖舞剑,意在要钱”。

丘胖子虽然有一堆的问题,但是在他海军大本营里,还是明白该做什么事的。乔治五世级原是十二门三座四联装14英寸炮设计,就是因为议院老爷们的的限制,为节约预算,才被迫降为10门炮的。临时改换大口径炮是来不及了,但最少也要象美国人一样,增加战列舰的吨位,把火炮数量加到十二门。

作为一名出色的演员和表演艺术家,丘吉尔在上议院里以悲状的语气对所有的议员道:“过去的十几年里,财政部对皇家海军实在太苛刻了!美国人新造的战舰是清一色的十六英寸炮,日本人更在制造十八英寸炮的巨舰,只有可怜的皇家海军,还在使用可怜的十四英寸炮......”

穿越者借助斯大林之手,向罗斯福送出一份情报,立刻就在英美两大海军中间,掀起了一次小型的“海军军备扩大化”浪潮,在几个月的争吵后,英美两国的国会和议院,最后都同意了增加海军军备的预案。

至于正在建造六万五千吨巨舰已被天下皆知的日本,在这个时期开放了全国的船台,让英国人进入日本检查——得益于大和的建造进度比历史上迟了半年多,仅仅只是铺了龙骨的战舰,这时英国人能看出的,只是其是“吨位上肯定超标”战舰,具体是不是十八英寸,暂时还看不出来——就算看出来了,其实丘胖子这时也不是太在意:因为现在的日本,实在是穷困到了极点。与其担心日本造出一艘超级巨舰造成的威胁,倒不如多提防一下印度东北方,正在快速崛起的红色巨龙更有意义些。

而另一边,罗斯福则私下向海军表示:未来的“依阿华级”战列舰,他的目标将会提升到能和日本的大和级对抗的标准!

不过按美国海军建造新舰的速度,等依阿华级开工的时候,罗斯福早就两任总统任期满了,他这么说,已经在隐隐地向海军的人暗示:我将参加第三次总统竞选。

当英美两国都拿着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说事的时候,候倒霉地被拿出当来枪使的日本海军高层,心里也是骂娘不断。

“皇国真的不能再这样沉沦下去了。”

东京海军们常去的一座料亭店里,山本五十六愁眉苦脸地对着老友井上成美道。

“英国人和美国人都拿着皇国的巨舰为幌子,叫嚣着增加海军军费,可是我们自己现在,却什么都做不了。”

一战之后,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后,日本仗着世界第三的海军,一度产生了自己成为世界“棋手”的幻觉。这种幻觉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在中国战场惨败,直到最近的“大和事件”,二人才猛地发觉,原来我们真的只是棋子。

在中国战场战败后,日本几乎完全失去了中国的市场——虽然中苏两家通过商贸协议想拉日本一把,但是这个时期日本的工业品就是“劣质货”的代名词。中共掌控下的海关,再也没人给日本留下半点走私的机会,只能老老实实通过正规渠道向中国交税出口产品——偏偏他们又竞争不过“物美价廉”的美国商品。停战后一年的时间里,日本对华的贸易出口总值比起开战前,仅有四分之一不到,而且利润率更是大大下降了,大部分的市场都被美国人占去了。而日本国内需要的原材料,再也不能“免费”从中国掠夺,也只能老实花钱进口,一进一出下,更加剧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崩溃恶化。

“如果欧洲再不开战,日本真的就没有救了!”

两人哀叹着。

次日,刚上任不到一年的米内光政内阁,无法获得多数信任票,于1939年四月被迫集总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