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379章

作者:爱开小差

以及想尽办法获得陆成安这个人物卡的全面资料。

先前齐王没有怎么接触过陆成安,唯一一次接触陆成安,还是把人绑走了,才有的这个机会。

除此以外的所有情况下,陆成安都是被人捆绑着的。

她那几个侄女,就跟防贼一样,根本不给人多看一眼的机会。

终于,齐王是抓到了一个难得的时机,南下和陆成安合作来对付倭寇。

同时,齐王也不忘初心,竭尽全力地撮合陆成安和秦道秀。

对于齐王而言,秦道秀和陆成安都是非常靠谱的人,而且强度上也没得说。

最重要的是秦道秀和陆成安的子嗣质量也很优秀。

在乱世之中,这是争霸的资本,在和平的年代,这是强而有力的政治资本。

你拿了,就是摆在那里,自己不用,那也不亏,万一真有地方要用上了,他还真能起关键作用。

那干嘛不要呢?

而且经过多次模拟推演的规律观察,你对他的待遇到位了,他还真就铁了心跟你干到底了。

齐王一心想要拿下陆成安,在待遇上,她是肯定是少不了陆成安的。

毕竟现在相当于是提前预知到了对方的战力,没道理弃用对方。

其实齐王也考虑过自己和陆成安结姻的路线,但想了想自己都快上三十,都快到不惑之年的人了。

何必再想着祸害别人。

到了这岁数嫁不出去,不如不嫁了,齐王不想委屈随随便便嫁了。

也不想这个岁数去折磨陆成安。

她呢,是看开了。

而且秦道秀和陆成安成婚,跟自己和陆成安成婚,又有什么区别?

齐王是感觉不出什么区别的,她是把陆谦己视为己出的,尤其是陆谦己的背后灵还算在她的头上。

所以对秦道秀,齐王也是有一份比较特殊的感情。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陆成安通过自己在东南地区镇压倭寇,缴获赃银上交朝廷的业绩加持下,已经升任杭州府守备。

陆成安讲道理是可以通过请辞的方式,给自己争取到其他的官位。

不要以为辞官就是真的辞官,那都是虚的,全部都是套路。

古人很讲究面子和里子,辞官就是这其中的重要文化之一。

皇帝禅位、继位都有三辞三让。

辞官同样有三辞三让的说法。

当你升职到重要的官职时,你就得向皇帝发一封请辞的奏疏,表明自己的能力不够,并没有实力去胜任这样的职务。

而那个时候,皇帝就会鼓励你,说你现在已经非常优秀了,完全可以担当这个工作。

虚伪的互相推脱一番,最终你会走马上任。

请辞之中,还有一种潜规则,名字叫辞不受,往往出现在升迁的官员对自己的职位不太满意的情况下。

比如说你身为文臣,却被迫要领武职上位,这时候你就可以请辞不受,表露出足够的态度时,皇帝一般是会酌情考虑更换职务的。

陆成安立下功劳以后,朝廷按照制度办事,他得升职守备。

这是陆成安最后的转职机会,因为在成为守备这种武职体系之中比较重要的官职以后,他就很难再变回文臣了。

到那时候,你就是想弃武从文,那帮文臣也不会同意,就是同意了,人家还是会把你当成一个武夫,方便孤立你。

而陆成安想了想,还是接了这个位置。

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这一次平寇事件安排得明明白白,挖掘出所有可以挖掘的情报。

这方便他在现实之中通过这些已知的信息来提前进行准备。

在发展上面,陆成安自然就不用太过于考虑长期的发展,先从短期的发展着手,注重当下的进程。

先把前期基础打打好,再去考虑什么后期不后期的事情。

接过调任的升职,成功升任杭州府的守备,陆成安立刻是坐拥了杭州府下的四营士兵,再加上自己身为千总时的嫡系队伍。

兵力的总和就在那么一口气之下,瞬间超过了五千人,但带来的问题是一样的,这些杭州府的守兵作战能力不怎么厉害,陆成安还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来淬炼一支能打的军队出来。

同时陆成安在杭州府继续推广自己的心学,利用职务,跑到杭州府办立社学私塾,来为自己培养学生。

这里所培养的学生,可不是那种随随便便教教书就能出来的学生。

天、地、君、亲、师。

这个师,那是要做到授业传道解惑的地步,而他能和前四者并肩,自然是有原因的。

在封建社会之中,老师也是分为很多种类型的。

其中有一种师徒关系,更像是父子关系。

那些年纪轻轻的学生更是从小要送到老师的旁边进行教导,就连吃住都在老师那里。

而不是单纯地住在父母家里,上学的时候再去私塾。

这类学生,往往是视为亲传弟子。

不像是那种记名弟子,老师随便上个课,混个脸熟,勉强到互相认识的关系。

那真是老师从小把你养到大。

倘若是一门手艺活的师,更是要将毕生所学教给学生,让他继承衣钵,将这份手艺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

所以说,这样出来师徒的关系,是很铁的。

不过呢...奶兄弟也是一种先天特殊亲密关系,在这年头也是相当的铁,不亚于亲生兄弟。

但问题是陆成安又没有类似于这种奶兄弟的关系网,故此陆成安只能选择授业传道培养门生,这也算是另类的人脉积累。

再说了,教的徒弟多了,总会有人才出现的。

而且陆成安仔细分析过自己在汉王那次存档之中,某些失利的地方。

事功学说确实在那个存档之中成势,变成了南方最大的学说体系,陆成安也成为了南方文坛之中的风云人物。

但是这个影响力仅限于南方,不限于北方和京城,在这两个地方,陆成安在文坛的待遇明显是差了一截。

总结下来,陆成安觉得失利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没能在北方传播起来自己的事功学说。

他要是能让几个北方的代表士子也开始琢磨事功学说,加入这个学说的派系,那绝对不可能出现客死他乡的情况。

陆成安甚至能直接上升为孔夫子那样的狠角色,号召起三千门生,走到哪打到哪,谁不服就上去讲讲道理,那才是真正的集大家之长。

但最早几次模拟出来的事功学说,那是陆成安凭借浅薄的理解,将心学套用进去,形像而意不像。

缺了份火候。

是借助了大晟王朝并没有心学而引发的思维风暴,有抢占风向的嫌疑。

那些没接触过这种新文化的士子们,当然是一听就上头了。

而现今陆成安所精心雕琢的事功学说,是脱胎于心学之下,最完善的一版。

加料加剂,效果也更猛。

陆成安是做好了长期拉锯战的准备,在南方顺势养成自己的门生,然后直接压制整个大晟王朝的文坛。

给他们来一点小小的哲学震撼!

【正英九年三月,你在南方设立私塾,开创学办,你的事功学说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通过数个月的研磨,事功学说的基本概念、学说的主观形态被你总结出来,你开始向南方士林的学生传播事功学说。】

小地图上,事功学说四个字,先从陆成安的身上出现,再来到张瑞、张珣两个兄弟的身上,通过张瑞、张珣,张海京也逐渐了解到了事功学说。

事功学说的传播速度,远远比陆成安所想象中的要快,只是几个月的功夫,浙江地区的学子们基本已经全都知道事功学说这个新型的儒家流派。

经历过了宁王的嘉靖女帝一朝的痛苦折磨。

陆成安接受的是最高强度的锻炼,就是那一次剧情模式的模拟推演所提供的记忆,给陆成安带来了最猛烈的成长。

之前早期的模拟推演,陆成安还有失误的时候,而那次以后,陆成安就很少出现失误了,因为除了词条以外,陆成安的普通技能包几乎是齐全了。

他和严嵩足足斗了三十年啊!

你知道这三十年,我陆成安是怎么过来的吗?

这让陆成安深刻意识到了事情对错很重要,但方法更重要的道理。

没办法,一开始陆成安也是个热血青年,看到这些奸臣不做事,那是拼了劲想和他们来一场大战。

然后就被「揍」得服服帖帖,对方仅仅是用官场的规矩,就能让陆成安反反复复被贬,再被起复。

如果不是宁王的嘉靖女帝是偏心的,年轻版的陆成安在拼政斗能力这方面,是全面炸裂的。

后面,陆成安就开始研究严嵩了。

严嵩会察言观色,陆成安也学会了察言观色,严嵩会想办法讨皇帝的欢心,陆成安也偷师了一手,严嵩会使阴招给别人使绊子,陆成安也在慢慢琢磨。

因为陆成安早期被严嵩多次血虐以后,他深刻反省了一下自己。

领悟出——小人之所以能成功,往往是因为他们从不计较方法,这就导致他们的技能包里有很多不该有的黑魔法。

君子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

严嵩他赢在很多手法上的不按套路出牌。

旧式的陆成安已经死去,后面二十年卷土归来的陆成安是攻防兼备,有进有退的陆成安。

当一个君子也开始放下一些原则时,小人就慌了。

因为他们的技术优势从那一刻起,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当贪官污吏,你要够狠够黑,当清官,你要比贪官污吏更黑更狠,否则你根本就玩不过他们。

你不可能靠清廉去战胜贪官,人的战斗本质上是战略战术的比拼,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是手段的运用。

不然的话,一个愚蠢的好人,那不就是给坏人送头送到手软的圣母吗?

如今陆成安的手段多样,打法多变,行事狡黠诡谲,都是被宁王养蛊给养出来的。

一遇宁王误终身...误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