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开小差
【正英九年十月,徐起昌因办事不利、久战不胜被正英帝流放。】
【杭州府的知府张海京顺势上奏,引荐杭州守备陆成安担任东南抗倭的主将。】
陆成安无奈了,难怪这张海京当了那么多年的杭州知府就再也上不去了,你这官路肉眼可见地走窄了。
估计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也就到头了。
首先,这是平倭,不是抗倭。
用词的级别不同,平倭相当于是大晟王朝碾压倭寇,是平定倭寇,是己方处于优势。
抗倭则是说明大晟王朝需要抵抗倭寇,倭寇势大,双方处于均势。
你觉得正英帝那个小脾气,听了会爽吗?
陆成安可太懂岳父的性格了。
你以为小晋王的外号是胡咧咧得来的?
小小的倭寇,你竟然想着是抗倭,而不是平倭?
一字之差,就决定了你在皇帝心里的印象。
再其次,无论是他陆成安的能力适合不适合担当这个主将,都不该由同在杭州府为官的张海京来提议。
你张大人和小王,简直是大晟王朝一文一武的绝代双骄,卧龙凤雏。
陆成安真是恨铁不成钢,就是你这样的爹,到底是怎么生出来张瑞和张珣这两个儿子的。
张海京的措辞失误,是连带着陆成安在岳父面前的印象分也是嘎嘎狂掉。
这不是纯拖后腿?
陆成安是连夜起草,准备了一封奏疏给正英帝。
【正英九年十月下旬,你特发奏疏一份,表明平倭轻而易举,徐起昌的失利,罪在延误待机,输在战略错估,错在不敢围战,小小倭寇,我大晟王朝一击即可破之。】
【朝廷可以派遣镇守川蜀的大将吴明来担当此次平寇的主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先打出自己铁好的身份,不能再让老张继续拉低岳父对他的印象分了。
【正英九年十一月,蒙古已经完成了对草原地区的基本统治,他们的可汗巴林·阿露娜向大晟王朝发起了同盟合约。】
【正英帝拒绝了蒙古发来的同盟合约。】
【正英九年十二月,蒙古未对此事发起回应,而草原上的大股骑兵兵力朝着花剌子模王国靠近。】
【同月,正英帝任命吴明为本次平倭的新任主将,统领东南地区的全部兵力应敌海寇,派遣京城禁军统领陈济为本次讨倭的副将。】
【在南方,事功学说在浙江地区已完成基本传播。】
【浙江方向,很多童生都对事功学说略有所知。】
【陆成安的声望和影响力在南方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张珣成为你事功学说的核心成员。】
命运的齿轮,正在转动!
第329章 大海,你们的皇帝来了!
陆成安这次模拟推演的升迁速度并不算有多快。
三年的时间,陆成安还是在浙江一带闷声发育,从正六品的千总慢慢悠悠地成为了正五品的守备。
放在常人眼里,三年的时间提升一品的官位,这样一个效率还是很可观的。
但,那是给寻常人的上升渠道。
陆成安的政治资源非常丰富,他的职位上不去,更多的原因是陆成安是有意压着自己的。
他现在肯定是不急着那么早就跑去京城报道的。
这一次,陆成安通过已知的消息,已经确定了岳父的寿命上限提高,岳父的能力提升到自身的极限水准。
先前总是很早去京城报道,主要是基本每轮都能确定岳父要早逝,长孙明直接会在岳父死后,陷入不可控的状态。
陆成安在那种情况下,一定要留在京城,避免事情再出变故。
因为岳父一死,一直能制衡长孙明的皇权势力陷入了崩塌,新上来的皇帝,无论是谁,长孙明都不怵。
根本没人压得住他,所以需要外界更强力的集团来镇压长孙明的所作所为。
陆成安留在京城,是降低京城内部的不定因素,最快速度稳定局势。
现在他就没有这个后顾之忧了。
岳父在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的时候,已经是在制衡长孙明的权力发展。
只不过那时候的岳父,还是想让内部的势力生态保持互相的对立和平衡,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关系。
能力提升上去以后,显然看的方向更远,更不满足权力就这样放给长孙丞相,只会想着让自己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而且如今无论是汉王还是晋王,她们的能力都有很强的提升,在京城这块儿,她们两个也不可能坐视长孙明这样强势下去。
那陆成安有必要回到京城吗?
他回到京城,起到的作用跟汉王她们在京城待着的作用是一致的。
陆成安还吃亏在京城人生地不熟,没有在京圈的人脉圈子,无法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从长远角度来看,陆成安不可能把自己锁在京城里坐牢。
画面一颤。
【正英十年一月,吴明从川蜀方向赶往浙江成为新一任的平倭主将。】
【同月,甘州地区发生兵变。】
【凉州区域内的甘州一带总兵李旺与巡抚徐季不和,他教唆部下杀死徐季,史称「甘州兵变」。】
【此次兵变,原因众多。】
【甘州一带是边境,内地的安全,全都指望这些边将的镇守,这促使边将跋扈,态度嚣张,朝廷官员不敢多管,毕竟朝廷还得指望他们看守门户。】
【李旺作为甘州的总兵,是实际负责甘州军事的第一武臣。】
【巡抚徐季对于边将行事跋扈感到不满,多次颁出禁约,在边境一带讲究军纪,作为制约总兵的巡抚,他所做的一系列动作,压得李旺抬不起头。】
【而在新政之中,巡抚徐季为了节省正英一朝的开支,将兵士的月薪由直接给粮变为折合粮价,发给同等于月粮数量的银钱。】
【李旺等边将本身就通过盘剥士兵,来获得一部分的收益。】
【但是巡抚徐季这么一捣鼓,军士的月薪就要因市场价的波动而波动,甘州月粮一石,折合银七钱。】
【然而,在巡抚徐季颁发当地新政的第四个月,甘州地区的米粮价贱,粮价才折银三钱三,军士的实际收入在徐季的新政下来减少一大半。】
【李旺等甘州将领也因此蒙受了损失。】
【而巡抚徐季油盐不进,面对那些要求加钱的军士们,他置之不理,这损害了一般军士的利益。】
【李旺抓住了士兵们感到不满的情绪,作为同样受到新政而影响自身灰色收入的进账,他指使教唆士兵杀死徐季。】
【愤怒的士兵已经是冲昏了头脑,让他们在这里守国土,又要变相地减去他们的军饷,他们上门讨理,还要被逐出府邸。】
【在教唆下,他们当众杀死了巡抚徐季,并在众目睽睽下鞭挞其尸。】
【经过一夜的全城大乱,李旺出来收拾事态,增发军士每人七钱并军粮一石,令军士各回军营。】
【之后李旺分化军士,将知情的士兵全部杀死。】
【他推出所谓的首恶,斩首以正军法,实则排除异己,再将不听自己号令的军士没收武器、遣送回家,彻底控制了甘州军队,兵变结束后,李旺弹劾巡抚徐季。】
【然而失去巡抚制衡的李旺,成了甘州的最高权威,实际掌握了甘州最大的权力。】
【更是向朝廷反诬徐季克扣军粮、激众致变。】
【正英帝询问吏部,得知巡抚徐季——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
【「不失为正。」】
【这表明徐季是个正直的人,办事公正,而李旺拿出来的说辞,在正英帝观察下来,他认为徐季减少士兵的军饷,是有糊涂的地方,作为文人,忽略了人性之本。
但是这次主管军事的李旺,坐视巡抚徐季被冲击府邸,让士兵将其围杀,这一次的兵变不可能和他没有关系。】
【最终正英帝让宁王彻查此案。】
【经过宁王几日的证据收集,最终认定甘州的总兵李旺拥兵自重,实为兵变幕后真凶,思考再三以后,宁王觉得不用打草惊蛇,一道圣旨将李旺请来京城,让他「配合」审查此案,避免他认为事情有变,举兵造反。】
【正英十年三月,一道圣旨落在甘州,用词之中多有疑惑和安抚之意,这极大地给了李旺信心,认为朝廷已经被他瞒过,于是即刻启程入京。】
【正英十年五月,李旺刚刚来到京城,就被锦麟卫逮捕送入诏狱,之后长孙明拿出实质的证据,又有甘州镇守太监李忠的证词,各省言官一齐弹劾,正英帝将其满门抄斩,诛三族,以儆效尤。】
【这次甘州的兵变影响因而降低。】
【正英十年六月,广西田州土司郝诚反叛,晋王主动请缨,想要带着朝廷的军队迎战反叛的土司。】
【正英十年七月,晋王自京师领八千京营锐兵赶往广西一带,又驱使地方士兵作战,于正英十年的十月,晋王平定了田州土司郝诚。】
【在击溃田州土司郝诚后,晋王派人严刑拷打郝诚,断了郝诚四根手指,整个过程之中,晋王麾下的刑官反复询问对方为何反叛朝廷。】
【同时晋王在田州另立一州,并设置流官,以此来打压当地的土司。】
【正英十年十二月,百官弹劾晋王生性残忍,做事暴虐。】
【正英十一年一月,朝廷颁发新的律法,其中多了一条——严禁拷打投降的俘虏,不得随意鞭挞犯人。】
【正英十一年二月,吴明在东南一带的平寇迎来捷报,斩首倭寇两千余众。】
【同月,陆成安在浙江大放异彩,对事功学说的中心思想有了全新的领悟。】
【再次深刻地感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在南方,事功学说已经成为了第一学说,受众的学生无数,不少人想要把家里的孩子送往陆成安的麾下受其教诲。】
【陆成安在三年的时间内,已有十七名亲传弟子,一百五十位记名弟子,声势浩荡。】
【正英十一年三月,齐王对陆成安的才能十分的赏识,她多次向朝廷举荐陆成安。】
【次月,事功学说的大行其道,引发了南方其他学说的学术大家愤怒,很多人认为事功学说很多地方都是空想之说,毫无实际对照的可能性。】
【「汝非圣贤,何故说此圣人学!」】
【在饱受大量质疑的情况下,陆成安没有在乎外界对他的风风雨雨,依然保持着自我。】
上一篇:万界垃圾场:拾荒震惊诸天
下一篇:到点了,该变邪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