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107章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一时间,街道上的车马无不停靠在一旁,道路两旁挤满了行人,沿街的看街楼上也探出了一个个脑袋。

六元及第的传奇、文曲降世的神话、建储定策的功勋、陈情一表的轰动……

卫辰在汴京城中留下的事迹太多太多了,即便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年,汴京的官绅士子始终不曾将他澹忘。

而真正奠定卫辰在汴京百姓心目中地位的,还是他所推行的种痘之法。

两年过去,种痘法的效果早已在禹州得到了验证,渐渐从禹州传到大周各地,作为大周中心的汴京自然也不会例外。

不计其数的百姓因为接种了痘苗而免受痘疮之害,婴幼儿夭折率也因此大大减少。

仅此一项,就足以让百姓对卫辰感恩戴德,顶礼膜拜。…

于是,一见卫辰挂出衔牌,百姓们便奔走相告

卫辰回京的消息,争相一睹六元郎的风采。

卫家车队所过之处,无论官绅士子还是平民百姓,都是一并挥手致意,鼓掌喝彩。

卫辰当下便让车夫停下马车,掀开车帘探出身子,笑着向围观百姓作了个团揖,这才重新坐了回去。

汴京士民的澎湃热情,让卫家车队中随行众人都是深深为之震撼。

看到这一幕,跟着卫辰一起进京的幕僚方渊怔怔道:「难怪东翁一路上如此低调,若是当真大摇大摆挂出衔牌赶路,只怕一个月也到不了汴京!」

「东翁被贬离京将近三

年,在京中却仍有如此声望,我辈读书人做官能做到东翁这种地步,真是死也无憾了!」

另一名幕僚魏叔平见此也是颇为感慨,将他推荐给卫辰的大理寺卿王文清,那可是堂堂六部九卿之一,朝廷中枢有数的重臣,但是王文清在民间,只怕也没有卫辰这么高的声望。

多亏了路上行人的主动避让,卫家车队终于穿过了街道上最拥挤的一段,前方道路虽然依旧繁忙,但总算能够通行无阻。

车队穿街过巷,快到州桥的时候,队伍中分出了几个人,赶去皇城的宣德门替卫辰报道。

按照规矩,卫辰应该亲自走这一趟,不过天家也并非不近人情,卫辰毕竟在外辛苦数年,这点面子赵真还是会给的。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神器,.】

午后时分,车队缓缓驶入积英巷,在左邻右舍的注目礼中,卫辰终于看到了久违的宅院大门。

卫府门口,站着一个头戴小圆帽的高瘦少年,身后还有一个挽着发髻的妇人,正是与卫辰许久未见的卫如意一家。

卫如意比起三年前略微有些发福,但底子摆在那里,再配上几件金银首饰,倒是颇有大户人家夫人的模样。

见卫辰掀开车帘走下马车,卫如意脸上满是欣喜的笑容,当下迈步上前迎接,激动道:「辰哥儿,你可算是回来了,家里人都盼着你呢!」

卫如意的目光就没离开过卫辰,紧紧握住卫辰的双手,上下左右地打量,生怕卫辰少了几两肉。

「侄儿惭愧,劳姑母挂念了。」

感受到卫如意对自己的关切,卫辰心底不由地涌起一股暖流,同时又有几分愧意。

自从踏入仕途之后,他便俗务缠身,一直没找到机会回宥阳看看卫如意她们,只能通过书信联系。

此次回京,卫辰就要与二兰完婚,这样的大事,决计不能少了抚养卫辰长大的卫如意一家。

因此卫辰事先写信给家里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将卫如意一家从宥阳请过来。

与卫如意寒暄了几句后,卫辰看了看她身后,不禁问道:「姑丈呢?」

「我让他去张罗酒席去了。」卫如意笑着道:「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当然要好好庆祝庆祝。」

「不用这么麻烦,叫姑丈回来吧,咱们自己在家随便吃一口就行了。」卫辰如此说道。

可实在拗不过卫如意的坚持,只好由着她去了,这也是姑母姑丈对自己的一番心意。

卫辰又看向卫如意身边的高瘦少年,不由眉眼含笑道:「这才几年不见,我们家阿旭就长成大小伙子了!」

这少年自然就是张旭,这些年他个头虽窜了不少,容貌也长开了,但轮廓还有以前的影子,因此卫辰一眼就认了出来。

张旭本来见到卫辰还有些拘谨,听到卫辰的话,神情顿时放松了许多,笑嘻嘻地上前抓着卫辰的胳膊道:「这么久没见,我还以为辰哥哥认不出我了呢!」

「做哥哥的,哪有认不出自家弟弟的道理?」

卫辰哈哈一笑,旋即道:「姑母,阿旭,外头风大,走,咱们回家说话去!」

说着,卫辰就一手扶着卫如意,一手拉着张旭,并肩从中门大步踏入家中。

骑小猪兜兜风

章 婚宅

到了正堂外的滴水檐前,家里的下人都已站在檐外候着。

卫辰左右看去,发现这些下人都是熟面孔,看来自己离家两年多,庄钧一个人在家也没有添置什么下人。

庄钧以前在江宁的湖畔小院时,身边就只有一个福伯,搬来汴京与卫辰同住后,家里的下人倒是比以往多了些,但是比起城中别的官宦人家,却仍然算是极为清简。

毕竟师徒二人都是澹泊的性子,向来不尚奢华,卫辰前世今生都是苦出身,今世虽然靠着酒坊生意手头阔绰了,但也没有养成吃饭穿衣、甚至上厕所都要别人服侍的习惯。

不过,以往家里就卫辰和庄钧两条光棍,师徒俩当然是怎么简单怎么来,等到日后如兰和明兰正式进了门,可就不能这么随意了。

别的不说,光随是二兰从盛家陪嫁来的女使婆子,估计至少就有几十个,到时说不定赵真那边也会赐些下人来,加起来恐怕得有上百人。

不管怎么说,眼下卫辰住的这小院子肯定是装不下这么些人的。

就算真装得下,盛纮和王若弗也不会同意卫辰拿这小院当婚宅打发自己的宝贝女儿。

女儿家的婚姻大事,一辈子也就这一次,婚宅又岂能马虎?

还是得另外置办一处宽敞的宅院才行。

这件事卫辰还在禹州的时候就已经在考虑,去年还特意写信给自己正在开封府衙任职的一位同年,请他帮自己留意一二。

官场之上,靠的就是同年、同乡、同门,同科中式的进士抱团取暖,本就是十分寻常之事。

天佑六年一共取中了三百位进士,无论是当初的科举成绩还是如今的升官速度,卫辰都是公认的第一人,理所当然就成为了这三百人的核心和领袖。

帮忙留意汴京城里合适的宅院,这种小事,对于在开封府衙任职的官员而言,不过就是举手之劳罢了,而且还能让卫辰欠自己一个不大不小的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卫辰写给同年的信送到汴京后,没过两个月,他的婚宅就有了着落,那位同年甚至还贴心地给卫辰提供了好几处备选的宅院。

卫如意提前带着家人抵达汴京,第一件事就是以卫辰长辈的身份约王若弗一起相看宅院,之后又征询了庄钧的意见,总算在上个月把婚宅一事给敲定了下来。

卫如意一进门,就高兴地向卫辰介绍起了她给卫辰挑的婚宅。

“那是太祖一脉的秦康惠王第三子永平侯传下来的宅子,后来主人家犯了事,这处宅子就被开封府找借口收了回去,之后就一直闲置着。

那宅子可大了,光是后花园就有七八亩,拢共占地十六亩!前后十一楹,一百零六间,十四半间,二十一含,十七厦,还有一百二十九过路,四披,二十二挟……”

开封府名下的官产中,像这么大的宅子也不过三十

九处,对外出售的更是只有两处。要是在江宁就好了,再大一倍的宅子咱们也买得起。”

卫如意说着摇了摇头,颇有些为没买到更大的宅子而遗憾惋惜的意思。

卫辰在一旁听得也只能苦笑。

照卫如意所说,她给卫辰置办的婚宅光是后花园就有七八亩,总面积更是有十几亩,这已经很夸张了。

汴京城里当然还有比这更大的宅子,但那统统都是皇产!

那种宅子,都是皇帝留着赏赐元老重臣用的,根本不可能对外出售。

再说了,就算真买到手了,以卫辰现在这个级别,他也压根不敢住啊!

卫辰忙笑着摆手道:“姑母,这宅子已经够大了,再大就没有人气了,住久了容易生病。”

卫如意仔细想了想,也觉得卫辰说得有道理,当下也就不再多言,转而和卫辰说起了婚宅的整修之事。

那宅子大归大,但在开封府衙手里闲置多年,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自然是不会少。

依照府衙的惯例,只要宅子不倒不塌,就算椽子都烂光了,也不会有人管。

卫如意在江宁置办过不少产业,对此也是早有心理准备,买下宅子后,就亲自带人把宅子里里外外看了一遍。

宅子主体建筑用的都是名贵木料,保存得还算完好,并没有出现什么腐烂的情况,顶多就是堆积的灰尘和蛛网多了点,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抱厦之类边边角角的小间,用料却是没有那么考究了,好些地方连天花上的承尘都给雨水泡烂了,一阵大点的风刮过去,就能把屋子刮倒。

还有后花园,也因为长时间没人打理,一片衰败景象,长满了杂草杂木,说不定里头还会有什么毒蛇毒虫出没。

总而言之就是,先清理出一片区域用于成亲不难,但日后想要长久地住下去,肯定还是要将整座宅子大修一番。

卫如意掰着手指头,絮絮叨叨地和卫辰说着宅子哪里需要修缮,哪里又必须推倒重建,哪里还要挖沟引渠,哪里又要移植花木……

总之繁琐的很。

卫辰听得头大如斗。

这搬个家也忒麻烦了!

幸好身边幕僚魏叔平和方渊得力,一个拿出簿册将卫如意所说的地方记录下来,一个则立马核算起了整修宅子的花销。

于是,卫辰心安理得地当起了甩手掌柜,看到卫如意向自己投来不满的目光,他也只能尬笑两声。正要说话之际,忽然听见一阵脚步声传来。

卫辰抬头望去,但见后堂一位老人,在老仆的搀扶下,缓缓步至堂前。

卫辰见到对方,立马神情一肃,差点忍不住落下泪来。

自己走时,老师身子尚且康健,面色红润,行走自如,如今却是肉眼可见地显现出老态,不仅身子句偻了下去,行动也没有从前那般灵便了。

卫辰当下大步上前,在庄钧身前拜下,红着眼眶道:“弟子不孝,让老师受苦了!”

“回来就好,快起来吧!”

庄钧俯身将卫辰搀了起来,看着这个自己生平最得意的弟子,脸上满是欣慰之意。

“你在禹州的作为,为师都听则诚他们说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做的很好,没有辜负为师的期望!”

相别经年,卫辰望着眼前笑中带泪的庄钧,心中百感交集,除了喜悦,更多的是感伤,只觉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老师虽然常年习练导引术,身体比同龄人更好,但毕竟年纪大了,将来若是自己再外出仕官,老师不可能跟着一起来回奔波。

如今自己终于回了汴京,务必要趁此机会在老师身边好好尽一尽孝道才是。

第251章 家宴

卫家小院内,卫辰向庄钧尽诉别来之情,将自己在禹州为官的经历说了一遍。

这些事庄钧虽然已经在盛长柏那里听了个大概,但由卫辰这个当事之人亲口道出,感受自然又是不一样。

庄钧前半生在勇毅侯徐平旌帐下做幕僚,后半生则是在着书讲学,并没有担任地方主官的经历,对于具体的政务了解并不多,此时听卫辰将自己在禹州施政的举措娓娓道来,也是颇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