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111章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刚刚还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二人对视一眼,脸上皆是苦笑。他们对卫辰倒谈不上什么嫉妒,只是心底有一种深深的无力之感。

阑不过,盛长柏很快就转变过了心态。卫辰再厉害又怎么了?我始终都是他大舅哥嘛!

一念及此,盛长柏顿时心怀大畅,再与王尧臣对视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从容,搞得王尧臣一脸懵逼。

“则诚,伯庸,你们在这愣着干什么呢?”卫辰这时已经走到二人近前,见二人茫然怔立的模样,不由好奇地问了一句。

盛长柏瞪了卫辰一眼道:“叫什么则诚,陛下都赐假归娶,赐封诰命了,你还不改口,莫非是除了五妹妹六妹妹,你心里还想着别人?”阑卫辰目不转睛地地盯着盛长柏,好像第一次认识他一样。

柏兰不是一直不乐意我叫他大舅哥么,怎么突然就转性了?卫辰有些摸不着头脑,试探着喊了声:“妇兄?”

“嗯。”盛长柏矜持地点了点头,而后一抬手道:“走吧,正好上我家通报喜讯,顺便把婚期给定下来。”

“一切都听妇兄的。”卫辰自无不可,当下跟上盛长柏,往宫门的方向走去。

阑王尧臣他跟在卫辰和二人身后,忽然感觉自己有点多余。他看着走在前面和卫辰勾肩搭背的盛长柏,一时竟无语凝噎。

说好的一起当大周的刘琨祖逖呢?字字句句还在耳边,这浓眉大眼的盛则诚就先叛变了!

王尧臣一路在心里碎碎念,一直到宣德门外,与卫辰和盛长柏告别后,看着二人结伴离去的背影,王尧臣还在懊恼。

“爹娘怎么就没给我也生两个如花似玉的妹妹,不然我说

不定也能当上卫兴云的大舅哥,哪还用的着受这鸟气!”而此时,卫辰和盛长柏的马车已经驶上了宽阔的南薰门大街。

马车内,卫辰与盛长柏相对而坐,二人叙谈间,盛长柏说起了这些年盛家的变化。

阑许多事情卫辰之前虽然已经在与盛长柏的书信中知晓,但哪有听盛长柏当面讲述来的细致,因此卫辰听得也是津津有味。

盛家的第一桩大事,就是盛纮去年升了官。算起来,盛纮天佑三年就从扬州调入汴京为官,在职期间一直没犯过什么大错,误打误撞还在立了点儿小功劳,抱住了工部卢老尚书的大腿,于情于理也该往上升一升了。

如今盛纮担任的是工部主事,正五品,算得上是个肥差。当然,和卫辰这个从五品侍讲学士比起来,无论是含金量还是日后的前途,都要差了不少。

不过,盛纮也知道自己不是当大官的料,本身也志不在此,因此把振兴家族的希望都放在了盛长柏身上。

盛家的第二桩大事,就是盛长柏与海家的婚事。阑说来这件事还与卫辰有关。

卫辰和如兰明兰早早定下了婚约,盛长柏作为家中长子,理应要在两个妹妹之前成家。

于是前年六月,卫辰前脚刚去禹州,盛纮和王若弗就替盛长柏张罗起了婚事。

最终相中了前任江南学政海象乾的嫡女,海朝云。盛纮在外常说盛家是清流人家,不过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往上数两代,盛家还是商贾,算得上什么清流?

海象乾出身的海家,那才是真正的清流世家,

“一门五翰林”,累世簪缨,为世人所称颂。平心而论,就门第而言,盛家远远配不上海家,不过,海家择婿却是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阑不尚阀阅,不论门第,只看男方的才能和品行。于是盛纮亲自带着盛长柏登门求亲,海象乾一眼就相中了盛长柏这个女婿。

说起来,当初卫辰和盛长柏院试的时候,海象乾就对端谨方正的盛长柏颇有好感,如今盛长柏考中进士入了翰林院,选他为女婿,也不算辱没了海家的女儿。

当然,这只是盛长柏自己的说法,卫辰其实还知道一些内幕。如兰和明兰在信里悄悄告诉了卫辰,二哥哥登门求亲的时候,海家嫂嫂就躲在屏风后面偷看,结果当场被二哥哥的盛世美貌所俘获,发誓非他不嫁,这才促成了这桩婚事。

卫辰当时看到这里差点喷饭,盛长柏确实长得高大,容貌也算俊朗,但要说什么盛世美貌,那就纯是扯澹了。

各花入各眼,可能海家嫂嫂就偏爱这一款吧。阑也不知道柏兰在屋里和海家嫂嫂独处的时候,是不是也板着个脸……马车里,盛长柏正和卫辰讲述着自己大婚那天被同僚灌酒的经历,忽然发现卫辰正盯着自己,嘴角含笑。

盛长柏狐疑地看向卫辰,问道:“你笑什么呢?”卫辰回过神来,赶紧敛去笑容,轻咳两声掩饰尴尬:“咳咳,没什么,我只是突然想到高兴的事,妇兄你继续……”

第257章 喜讯

汴梁城的繁华冠绝历代,但大周皇城却是显得有些局促,因为此地不过是从一个军州衙署发展而来。

虽然前后几代天子一直在竭力扩充营建,但由于先天不足,依然不及其他朝代宫殿的气派。

大周皇城之外,紧挨着的就是热闹的集市,大周天子如果愿意的话,只需要爬上墙头,就能看见汴梁城中的市井百姓。

也许正是因为大周皇室如此“亲民”,这才导致大内禁中四处漏风,稍有点风吹草动,很快就能传遍全城,甚至比圣旨下达的速度还要快。

这次也是一样。

朝觐宴还在举行的时候,朝廷对于官员的各项嘉奖和任命,就已经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通过种种渠道传出了皇城。

积英巷,盛家。

一名小厮喘着粗气小跑到前厅外,大声报信道:“大喜,大喜!咱们家的准姑爷升官了!”

“准姑爷,升官了?”

盛家的宅院内顿时沸腾了。

华兰早已出嫁,墨兰也被送去了宥阳老家,家中唯有如兰和明兰先前与卫辰定下了婚约,准姑爷这称呼在盛家代表的当然就是卫辰。

于是下人们纷纷扔下手中的活计,快步往后院给自家主子通报去了。

得到消息的王若弗急匆匆地走出屋来,依然是以往那副风风火火的样子。相比之下,倒是跟在她身边的儿媳海朝云更沉得住气些。

王若弗让刘妈妈找来那报信的小厮,噼头盖脸问道:“姑爷升了几品官?”

小厮道:“回主母,姑爷升任的是翰林院的侍讲学士,从五品。”

“慢着!从五品?”

王若弗皱起眉头道:“你这厮莫不是来消遣我的?我虽是个妇道人家,却也知道我家姑爷做了三年从五品的知州,如今折腾来折腾去还是个从五品,这算升的哪门子官?”

小厮连忙道:“主母,冤枉呐,这升官的话是老爷嘱咐我传回家来的。”

“老爷他真是这么说的?”

王若弗还是不太相信,瞪着眼睛看向那小厮,那小厮满头大汗,又不知如何解释。

一旁的海朝云见此,赶紧咳了一声,笑着道:“母亲,妹婿回了翰林院,这是大好事啊!妹婿他出京前是詹事府左中允,左中允是正六品,如今回了京,成了从五品的侍讲学士,可不就是升了一级么?”

“在地方上辛辛苦苦待了三年,才升一级,官家……”

王若弗嘴里小声地都囔了几句,后面的话听不大清,但王若弗显然是对这个安排不怎么满意。

海朝云在旁边看到婆婆都都囔囔的样子,心中哭笑不得。

不过她嫁进盛家也有一年多了,对这位婆婆的性子算是揣摩了个透彻,早就见怪不怪。

海朝云知道,王若弗的父亲虽然配享太庙的阁部重臣,但王若弗小时候却是一直寄养在叔叔婶婶家里,没受过多少父亲的熏陶。

而且,盛纮平日

里也很少和王若弗说起官场上的事,王若弗不懂这些官场上的道道也是情有可原。

于是海朝云耐心地给王若弗解释道:“母亲,翰林院的官尤其难升,最高的翰林学士也不过就是正五品,刘学士也是兼了詹事府詹事之职,方有正三品。

翰林学士下来,就以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最为尊贵。

儿媳没记错的话,眼下翰林院中共有两位侍读学士,一位侍讲学士,妹婿如今进位侍讲学士,资序不如几位前辈,但也能在翰林院中排到第五。

另外,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虽然品级上只是从五品,但朝廷却允许他们借三品服色,着绯袍,用镂花金,由此也可以看出其尊贵。”

“五品官就可以穿三品官的官服?”

王若弗一开始听儿媳妇解释的时候还有些不耐烦,听到这儿顿时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她就算再不懂,也知道官员的官服自有定规,不能乱穿,既然卫辰成了侍讲学士后能穿三品官的官服,那这侍讲学士的尊贵必然不在寻常三品官之下呀!

想到这里,王若弗不禁喜笑颜开,双掌用力一阖道:“好啊,好啊!果然是大喜!”

那报信的小厮见状,也是松了一口气,脸上堆满笑容道:“主母,官家除了给姑爷升官,还另有封赏。”

王若弗不满道:“怎么不早说?”

我刚才倒是想说,你给我这个机会了吗?

小厮心里委屈,却也不敢顶嘴。

一旁的海氏解围道:“是什么封赏,速速道来。只要母亲和我听了高兴,定少不了你的赏赐。”

小厮闻言精神一振,忙道:“官家特批,赐假归娶,连咱们府上的五小姐和六小姐都沾光得了诰命,五小姐是五品宜人,六小姐是六品安人。”

“乖乖!”

王若弗忽然感觉自己的脑袋有些晕乎乎的。

那可是诰命啊!

盛纮当了二十几年的官,王若弗跟着他东奔西走,到头来也没能捞着个诰命。

如兰和明兰这俩小丫头才刚刚及笄,就轻轻松松人手一个。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若不是如兰是自己亲生女儿,王若弗此刻只怕是都要嫉妒得面部全非了。

海朝云听到这消息,同样也是惊叹诧异,不过她比王若弗有静气的多,很快就回过神来,正色道:“母亲,这消息能传到咱们家,自然也能传到别人家,儿媳估计,此刻汴京城里都是传开了。

这既是妹婿的大喜事,也是咱们家的大喜事,稍后上门拜贺的官员只怕是会络绎不绝,眼下父亲和相公都不在家,咱们该想着如何迎接才是。”

王若弗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道:“家里的对牌钥匙都在你那儿,这些事就通通交给你统筹吧。”

说完,她就兴冲冲地进了后院,找如兰报喜去了。

海朝云无奈地暗自轻叹一声,而后抖擞精神吩咐道:“去个人,把三叔请去前厅,让他招待来客。若有人上门递帖子就先收下,等父亲和相公他们回来再行处置。记住,莫要让马车都堵在巷子里,惊扰了街坊邻居。还有……”

第258章 婚期已定

朝觐宴仪式繁琐,一套流程结束,就已经将近申时,因此盛长柏带着卫辰到家时,天色已是傍晚。

盛长柏见府中井井有条,又得知一切都是海朝云在操持,顿时甚感欣慰。

卫辰也颇为感慨道:“嫂嫂不愧是名门闺秀,果然持家有道,得此贤妻,妇兄真是有福了。”

盛长柏瞥了他一眼,不置可否地轻哼一声,眼底却是有着藏不住的笑意。

这时,府中的下人都迎了上来,见了卫辰就恭贺道:“恭喜姑爷,贺喜姑爷!”

卫辰笑了笑,让元安一人派了一封碎银给他们,也算沾沾喜气。

不多时,盛长枫闻讯而来,躬拜道:“恭喜小先生,荣升侍讲学士。”

卫辰俯身将盛长枫扶起,望着他道:“眼下我虽为侍讲学士,但陛下赐假归娶,我暂时也不会去翰林院履职,今科春闱应该是赶不上了,一切都得靠你自己。你可得好好用功,不要堕了我们庄门四子的名头。”

盛长枫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所谓的“庄门四子”,不过是好事者对庄钧门下学生的称呼,也就是卫辰、盛长柏、盛长枫、齐衡这四人。

齐衡也就罢了,盛长枫可从来都不敢和自家二哥并称,至于卫辰,盛长枫更是一直把对方当成自己半个老师,尊敬有加。

听到卫辰的勉励,盛长枫当下挺直身子,大声道:“长枫一定刻苦奋发,不辜负庄先生和小先生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