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112章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一旁的盛长柏听到卫辰说自己来不及参加今科春闱,脸上表情若有所思。

他忽然想到,侍讲学士在翰林院地位尊崇,可是有资格充任会试副主考的,包括殿试时,侍讲学士也有机会担任殿试读卷官。

若不是卫辰正好还有婚事要忙,说不定就会被选为会试副主考,到时候,对于盛长枫、齐衡还有顾廷烨他们这些今科应考之人而言,自然是好处多多。

不过在盛长柏看来,卫辰不当这个考官也好,不然万一将来盛长枫他们考中了,瓜田李下掰扯不清,影响了卫辰的官声和清誉,那就得不偿失了。

反正河南乡试过后,卫辰的《谈文录》已经传遍汴京,来京会试的举子也听闻了这本书的大名,几乎人手一本。

这些人日后若是中了进士,对卫辰的尊重只怕不会比会试座师差多少。

卫辰无须劳心费力当考官,就能轻松收获一大批门生。

院子里,卫辰叮嘱了盛长枫几句后,便将他打发回书房备考,一旁的刘妈妈走过来:“姑爷,主母和张家娘子都在威蕤轩等着您呢。”

“姑母也来了?”

卫辰讶然一声,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卫如意应该是被王若弗请来商量婚期的。

卫辰不由有些好笑,真是够急的,不过这倒是挺符合王若弗的风格。

他正要动身往威蕤轩而去,忽然顿足问了句:“两位妹妹可在?”

妈妈摇了摇头道:“家里的姑娘现在都有了自己的院子,五姑娘在陶然居,六姑娘在暮苍斋,除了每日的晨昏定省,无事不会往别处去。”

卫辰有些失望,点点头让刘妈妈继续带路。

盛长柏也跟了上去看热闹,别人的热闹他没兴趣,但卫辰的热闹,那就多多益善了。

不多时,一行人便到了威蕤轩正厅,宽敞的厅堂中,王若弗与卫如意主客分座,海朝云站在王若弗身后侍奉。

卫辰先向几人行礼,而后给王若弗与海朝云送上了见面礼。

被盛长柏拉着来盛家前,卫辰就先让元安快马回卫府取了礼物来,如今自是派上了用场。

王若弗收到的是一副品相甚佳的羊脂玉镯,试戴过后便爱不释手,反正是未来女婿送的,她便心安理得地收了下来。

海朝云收到的是一支金嵌玛瑙蜻蜓簪,同样价值不菲。

海朝云觉得东西太过贵重,想要退还给卫辰,不过见盛长柏在一旁微微点头,也就没有坚持。

卫如意在一旁看着,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送给王若弗和海朝云的礼物,就是她帮卫辰挑选的。

卫如意看向卫辰问道:“听说陛下赐了你婚假,可知拢共能休多久,报个数出来,我们也好替你安排婚期。”

卫辰点头说道:“翰林院那边不能耽搁太久,但既然陛下开了金口,三五个月的假期总是有的。”

王若弗闻言当下笑着拍手道:“这下可好了,我和你姑母正为挑不到好日子心烦呢,如今你能晚几个月去衙门上任,我们这里也宽裕多了!”

王若弗沉吟片刻,转头看向卫如意,用商量的语气问道:“亲家,你看,咱们将婚期定在四月初六可好?”

卫如意掰着指头算了算,当下点头道:“不错,确实是个宜嫁娶的好日子,也没有什么犯冲的地方!”

说罢,她又看向卫辰:“辰哥儿,你的意思呢?”

卫辰躬下身子一揖,恭敬道:“一切听凭长辈们做主。”

王若弗和卫如意对视一眼,皆是不由莞尔失笑。

卫如意当即拍板道:“既如此,那也不要挑来挑去地浪费时间了,大婚之日,就定在四月初六!”

婚期终于定下,大家都是了了一桩心事,王若弗笑着起身道:“亲家,酒菜已经预备好,不如留下一同用饭吧?”

卫如意提议道:“这大喜的日子,不如将我姐姐请来,让她也一道高兴高兴。”

王若弗闻言神情一滞。

自从如兰和明兰一起被圣旨赐婚,王若弗就隐隐有种感觉,卫恕意在盛家的地位将会急剧拔升。

而当卫如意以卫辰长辈的身份登门议亲时,王若弗心中更是确认了这一点。

这两年,盛纮去卫恕意院里的次数比以往多了不少,王若弗自然是有些怨言。

不过想一想昔日林噙霜在的时候,王若弗也就释然了。

从前林噙霜一个人就把盛纮占走了大半,王若弗只占一小半。如今卫恕意占的只是小半,大头还是在王若弗这里,王若弗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想要让盛纮对自己一心一意,那只是奢望罢了,即便没了卫小娘,还是张三李四王五。

这样想想,卫恕意其实也不错。

毕竟卫恕意与林噙霜那贱人不同,卫恕意自始至终都是不争不抢的性子。

即便母凭女贵,卫辰也叫她一声姑母,卫恕意还是一直守着自己的沁云院,平日里对王若弗也很是尊重,从来没有逾矩的意思。

既然她如此识趣,王若弗也不介意展示一下自己身为主母的大度。

想到这里,王若弗笑着点了点头,转头吩咐道:“刘妈妈,去沁云院,将卫小娘请来用饭。”

第259章 正旦

天佑九年,正旦日。樮

天子赵真遵照礼法,出皇城,祭天于汴京城南的青城行宫。

刚过鸡鸣,天色漆黑,夜风劲烈,看不到月亮的晚上,只有被风刮得忽明忽暗的数百只火把,照亮了大庆殿前的广场。

偌大的广场上,执仗、押引、职掌诸军诸司,总计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一人。

另外还有伴驾的数千名文武官员,以及车辆、马匹、甚至还能看见六头大象。

数万人马在广场上各就其位,丝毫不乱,等候着天子从皇城主殿中出来。

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及翰林、御史皆随天子祭天。

盛纮和盛长柏父子一个是五品工部主事,一个是七品翰林修撰,皆在随行之列。樮

而今正是汴京最冷的时候,身为南方人的盛纮穿着单薄的朝服站在寒风中,牙根都冻得颤颤有声。

此时此刻,盛纮竟无比怀念起那件自家夫人亲手缝制的狐裘来。

尽管看起来丑了些,但至少用料扎实,防风保暖。要是现在能披上一件,肯定能暖和不少。

只可惜盛纮也只能想想而已,这是一年一度的祭天大典,必须穿上朝服以示隆重。

比起中年体虚的盛纮,盛长柏的状况就要好上不少。

七品朝服并不比五品朝服厚实,但盛长柏足够年轻,火力旺盛,勉强还能扛得住。

广场上的灯烛忽明忽暗,疾风带来的冷意仿佛也踩上了节奏,一浪接着一浪,朝着人身上袭来,让人防不胜防。樮

盛长柏举起袖子,遮住半边眼睛,努力望前看去。

但见翰林院一列最前面站着四人,分别是翰林学士兼詹事府詹事刘廷锡、侍读学士兼兵部侍郎吴应炎、侍读学士兼少詹事陶岳、侍讲学士丁嗣全。

四位学士一级的翰林,刘廷锡当先而立。吴应炎、陶岳站在刘廷锡身后,分立左右。吴应炎后面是丁嗣全,而陶岳后面,则明显空出来一个位置。

那是新任侍讲学士卫辰的位置,只不过卫辰至今尚未赴任。

盛长柏见此不由暗叹一声。

赐假归娶就是好啊,连祭天大典都不用参加,这会儿功夫,卫辰只怕还躺在家里睡大觉吧。

盛长柏忽然有点儿羡慕卫辰,不用早起,也不用受冻。樮

要是有可能的话,谁又愿意这大冷天的跟个傻子似地站在这儿吹风呢?

将脑海中的胡思乱想驱散,盛长柏紧了紧单薄到可怜的朝服,继续如身边一众同僚一般,屏息静气,默默等待着典礼的开始。

啪!啪!啪!

三声净鞭过后,殿前鼓乐合鸣,所有人的神色刹那间变得肃穆庄严。

天子赵真缓缓步出殿门,数万人一齐跪拜,山呼万岁,呼声如同山崩海啸,在广场上空回响。

随即赵真登上玉辂,鸿胪寺卿高声赞礼过后,鼓乐声、马蹄声、脚步声便相继响了起来。

先是六头大象起步导

驾,清游队百余骑夹道而行,前仪仗队两百余人持朱雀黄龙、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等幡旗,紧随其后。樮

然后是太常前部鼓吹、司天监、前部马队、六军仪仗、左右骁卫、金吾卫、捧日军、奉辰军………

数十队人马一批批穿过宣德门,沿着御道向南而行。

玉辂之上,赵真端着着,仿佛庙里的凋塑。

尽管贵为大周天子,但赵真的处境其实也比盛家父子这样的官员好不了多少。

他现在一样很冷。

座下的玉辂是自大周开国传下来的老古董,左青龙、右白虎,饰以龟背为纹,金涂银装。

装饰得极为精美,各色陈设尽显尊贵,十分符合天子的身份,可却独独没有考虑到乘坐的舒适性。樮

玉辂四面透风,只有一层纱帐遮住天子御容,但这薄薄的纱帐又哪里挡得住子夜的凛冽寒风。

于是,从宣德门一路南下的路上,还没过州桥,赵真就已经冻得脸色发青,嘴唇泛白。

随侍的高淮很快发现了赵真的异常,赶紧叫人找来一个小暖炉,正要递上玉辂时,却被赵真轻声呵止。

朝廷大典上,一切都必须依照礼制而行,即便是天子也不能任性妄为,随身携带的饰品、器物,一件也不能多,一件也不能少。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暖炉。

已经冻得浑身发颤的赵真摆了摆手,示意高淮退下,而后深吸一口气,强行挺直腰杆,正襟危坐,继续保持天子应有的威仪。

往年也是这样撑过来的,撑到青羊行宫就好了。樮

那里有温暖如春的宫殿,也有医术高超的太医,只要喝下一碗温热滋补的药汤,发过汗以后,再休息一阵,身子就能好受很多。

天色渐渐亮了,声势浩大的仪仗车驾已经陆陆续续开出了南薰门。

等到红日完全跃出地平线的时候,赵真的御驾终于抵达了城南五里的青城行宫。

见赵真脸色苍白得可怕,高淮与另外几名内侍赶紧上前,搀扶着赵真下了玉辂。

高淮小声道:“陛下,太医已经候在端诚殿了。”

赵真努力睁大眼睛,看向不远处的宫殿,点了点头,有些艰难地迈开了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