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117章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见卫辰已至,卫希存便带着卫辰来到祖先牌位前,行昭告先灵之礼。

卫辰从卫希存手中接过一杯酒献祭,拜过祖先牌位后,方才缓缓起身。

卫希存沉声训导道:“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勉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

翻译过来,大概的意思就是:去迎接你的内助吧,继承我家宗庙之事,勉力引导她敬慎妇道,继承先妣之志,始终如此,不可懈怠!

这些话本该卫辰的亲生父亲卫明昭来说,奈何卫明昭早已亡故,便只能由卫存希代行。

卫存希说完,卫辰当即躬身道:“喏,唯恐弗堪,不敢忘命!”

卫存希郑重地点了点头,挥手道:“去吧,早去早回,壮我门户!”

“喏!”卫辰再度行礼过后,便转身走出祠堂。

祠堂外的院中,迎亲的家什和人员早已齐备。

卫辰在汴京待的日子虽不算久,但亲朋好友还真是不少。

别的不说,光是天佑六年的同年,就来了二十几位。

这还只是在京为官的。

更多的同年都在地方任职,抽不开身,但也都早早送了贺帖和贺礼来。

还有翰林院中一干同僚,王尧臣、李祚昌、蔡瑄等人,今日也是一并告假来此。

至于顾廷烨、齐衡等人,他们与卫辰关系更为亲近,自然也不会缺席。

盛长柏和盛长枫兄弟俩倒是没来,他们是女方兄长,自然要在盛家候着。

除了这些人以外,卫辰的得意门生陈韶、廖时雨等人也是一并到了。

说来也是好笑,陈韶几日前刚做了新郎,卫辰这个当老师的在这上面倒是落在自己学生后面了。

顺带提一句,半个多月前,也就是三月十五举行的殿试之上,陈韶一举夺魁,被赵真钦点为状元。

而在状元及第之前,陈韶便已是解元、会元,如此便是三元及第!

能够达成这般成就,大周开国以来,也仅有两人而已,另一位,就是陈韶的老师,卫辰。

这师徒俩一个六元及第,一个三元及第,可谓是一段难得的佳话,引得朝野上下为之瞩目

若非陈韶祖父生前便为陈韶定下了亲事,并且在殿试之后即已完婚,只怕汴京城中的豪门世家都要争抢着他做女婿。

而卫辰的另一名学生廖时雨,比起陈韶也只是稍逊一筹,殿试时被点为探花。

也就是说,卫辰的门生,占了今科三鼎甲中的两个。

至于顾廷烨、盛长枫、齐衡三人,也都得了进士出身,分别为二甲第十九、二甲第三,以及二甲第五十七。

四月前后,是新科进士定亲娶亲的高峰期,除了陈韶以外,其余几人的婚事也陆陆续续有了着落,不过都尚在商讨筹划之中,想来佳期也是不远了。

卫辰回汴京后,便受邀参加了陈韶等几位新科进士的婚礼,今日却是终于轮到了卫辰自己。

此刻,卫宅内,见新郎官卫辰从祠堂里出来,院子里的顾廷烨快步迎上来,笑着抱拳道:“恭喜恭喜!”

卫辰笑着与顾廷烨说笑了几句,拉着他问道:“仲怀,可定下去处了?”

顾廷烨摇头苦笑:“还没有最后定下来,不过看老头子的意思,多半是要把我塞进兵部观政了。”

“将门世家嘛……”

卫辰安慰地拍了拍顾廷烨的肩膀道:“老侯爷也是希望你能继承顾家在军中的基业。”

顾廷烨也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确实不愿意做一个纯粹的文官,可他对父亲大包大揽的安排也同样心有抵触。

所幸顾廷烨中了进士之后,便已是板上钉钉的顾家顶梁柱,在汴京城中的风评大为改观。

所谓的顽劣、混吃等死、风流、纨绔之类的标签,再也不能够贴到顾廷烨身上了。

取而代之的,是前程似锦的进士出身,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是汴京一众勋爵子弟中的榜样人物。

顾偃开之前对顾廷烨那么严厉,无非就是对儿子恨铁不成钢罢了。

如今铁终于成了钢,顾偃开的心态虽然一时间难以完全调整过来,但也不至于像以前那样对顾廷烨动辄打骂。

父子俩之间的关系趋于缓和,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交流了。

事实上,顾廷烨中了进士后的这半个月,顾廷烨和顾偃开之间说的心里话,比之前十几二十年间加起来还要多。

让顾廷烨进入兵部观政,已经是顾廷烨和顾偃开几经商讨相互妥协的结果了。

顾廷烨身为侯爵嫡子,仕途上先天就比普通人更为平坦,但他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前路。

别看顾廷烨现在从勋爵之子转成了文官,可若是日后顾廷煜病故,顾廷炜撑不起门楣,顾家后继乏人,指不定顾廷烨还得重新投笔从戎。

毕竟文官一般也就显赫一代,要积攒出清流世家的底蕴实在是太难了,而保持将门侯爵的传承,只要不自己作死,就能轻松维系家族的世代富贵。

顾廷烨走科举之路,就算走成了,对顾家而言也顶多算是锦上添花,宁远侯的爵位和在军中的基业才是顾家的根基所在。

顾廷烨虽然与顾偃开斗气斗了这么多年,但在这一点上的看法其实是相当一致的。

“不说这些了。”

顾廷烨忽而洒脱一笑:“今日可是兴云你大喜的日子,聊这些干什么。”

说完,顾廷烨便朝卫辰拱了拱手,自去与其他认识的朋友打招呼去了。

卫辰是新郎,就算是迎客,也只需要见几个重要的主宾,至于闲散客人,则是由代为知客的顾廷烨和齐衡负责。

午间,宾客渐渐到齐,就在院中用了饭食。看着日影西斜,亲迎的时辰将至,齐衡就过来催促:“小先生,时辰差不多了。”

卫辰点了点头,所谓婚礼,就是该在黄昏时举行,而今日头已经西落,便是到了迎亲的时候。

第268章 迎亲

厅外,头插红花,斜披着红绸的傧相们早已等候多时。

见卫辰出来,齐衡当即上前,给卫辰胸前披上了大红绣球。

顾廷烨牵过一匹通体雪白、披红挂彩的“玉狮子”,笑道:“新郎官,快请上马吧,莫要让新娘子等急了!”

“好,上马!”

卫辰笑着点了点头,接过缰绳,利索地翻身上马。

“迎亲去喽!”

赞礼官高唱一声,傧相们便牵马而行,舞龙舞狮开路。

身后则是一众随卫辰同去迎亲的亲朋,各自拿着花瓶、花烛、香球、妆合、照台等物。

左右还有开封府的吏员,因是天子赐婚,开封府也很给面子,派了兵卒洒扫道旁,以免经过时尘土飞扬。

其后乐官鼓吹奏着乐曲,众人簇拥着新郎官和两顶花轿,浩浩荡荡向积英巷而去。

……

盛家这边,也是天没亮就忙碌了起来,盛华兰一大早就回了娘家,给母亲王若弗和弟妹海朝云帮忙。

如兰和明兰还没四更天就起了床,先是细细沐浴了一番,然后与卫辰一样往祠堂拜见祖宗。

如兰和明兰皆是跪拜在祠堂中,虔诚祷告道:“今朝我嫁,未敢自专;四时八节,不断香烟;告知神明,万望垂怜;男婚女嫁,理之自然……妯里和气,伯叔猩然;奴仆敬重,小姑有缘。”

拜过祖宗后,如兰和明兰便回到房中,由两位全福妇人来给她们开脸。

这俩妇人先是给如兰和明兰敷上香粉,而后手持五彩纱线,左右搓合,借助纱线的的绞缝,在如兰和明兰的脸上来回滚动,将她们脸上的汗毛悉数剪除。

然后再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眉点唇装扮起来,这就叫开面整容。

女子一生只开一次面,就在嫁人这一天。

待姐妹俩的容貌拾掇完毕,盛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就捧来了她们的婚服。

与寻常人家的婚服不同,如兰的婚服即是五品宜人冠服,明兰的婚服则是六品安人冠服。

七大姑八大姨望着这两件诰命夫人才能穿戴的尊贵服饰,无不是满眼痴迷羡慕。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对于女人来说,一副诰命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就是毕生的最高追求。

珠翟、珠牡丹、翠云、翠牡丹叶、抹金银宝钿花,头冠上林林总总的点缀之物就有几十样,单单看着就让人觉着目眩神迷。

那大袖礼服则是红丝绫罗所制,霞帔上绣着云霞鸳鸯纹,处处彰显着华丽与尊贵。

七大姑八大姨们咽了咽口水,将羡慕嫉妒恨的情绪藏起,给两位年轻的诰命夫人穿戴起来。

心里却都是在暗暗发誓,要让自家儿孙发奋图强,将来考个进士当个大官,给老娘也挣一副诰命耍耍。

不多时,梳妆打扮完毕,盛华兰和海朝云一起过来看新娘。

二人望着面前的精心打扮过的两位新娘子,都是眼前一亮,不禁啧啧称叹。

一个体态轻盈,粉凋玉琢;一个高挑婀娜,风姿绰绰。

一个鬓发玄髻,光可以鉴;一个皓齿朱唇,星眼晕眉。

一个娇俏可人,一个明艳大方,端的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皆是一等一的大美人。

盛华兰笑眯眯道:“看来六元郎不仅官运昌盛,这艳福也是不浅啊!”

海朝云笑着点了点头,看向两个小姑子,温声道:“好好做你们的新娘子,若是卫家郎君待你们不好,尽管与嫂嫂说,我与你二哥哥定不会与他干休!”

如兰听到海朝云的话,抬起头认真道:“出嫁前不比出嫁后,家里可替我们姐妹出一时之气,但我们此生的幸福还在夫君身上,若是他不肯善待我们,便是官家帮我们出头也是无用。”

海朝云闻言不禁有些诧异,这话说的极有道理,可却一点都不像是出自于如兰之口。

一盛华兰却是知道自家这个一母同胞的妹妹秉性,当下伸出手指戳了戳如兰的脑袋,没好气道:“你也有这脑子?这话定是六妹妹教你说的吧?”

被姐姐揭破老底,如兰不由地俏脸微红,又羞又恼地扭过头去。

瞥见明兰在一旁抿嘴偷笑,如兰气鼓鼓地瞪了她一眼,随手抓起一把红枣作势要扔。

明兰赶紧讨饶,纤纤素手飞快地从如兰手里掏出一颗红枣来,塞进了她嘴里。

如兰下意识地就咀嚼了起来,而后突然眼神发亮,惊喜道:“这是哪家的枣子,这么甜?”

说着,就递给明兰一颗,明兰吃了一颗,亦是连连点头表示好吃。

而后姐妹俩就你一颗,我一颗地互相喂食,就这么津津有味地吃起红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