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道旁还停了几顶软轿,软轿周围守候着大批衙役长随,十几名官员被簇拥在其中。
领头的一名中年官员正和老族长说着话,脸上笑容颇为和煦。
卫辰定睛一看,这才发现,此人正是刚刚从江宁同知晋升为知府的项士元。
去年年底朝觐宴的时候,卫辰与这位项知府还在建极殿有过一面之缘,自然是认识他的。
卫辰见状不由有些无奈,他这次回乡办的是私事,一路上连自己的衔牌都没有挂出,就是不想大张旗鼓,惹得惊扰地方。
在江宁码头下船后,卫辰也没有进入近在迟尺的江宁城,而是直奔溪隐村而来。
没想到,到了溪隐村,还是闹出了这么大的阵仗,连江宁知府项士元都惊动了。
江宁知府出巡宥阳,宥阳知县自然得作陪,这府县二道一同出行,一路上前呼后拥,锣鼓喧天,只怕是十里八乡都轰动了。
所幸卫辰目光扫了一圈,没找到江南巡抚刘洵,应该是不在,否则卫辰还真是不知道该如何自处了。
「恭迎卫学士荣归故里!」
远远瞧见卫辰一行的车马靠近,村口就已拜倒一片,一时间锣鼓爆竹齐鸣,十分热闹。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下拜之人中多有卫辰族中长辈,卫辰岂敢托大,当即下了马,快步上前将长辈们一一扶起。
众人与卫辰多年不见,不免有些缩手缩脚,局促不安。
有心喊卫辰一声「辰哥儿」,可感受到卫辰身上那股子不怒自威的官气,又不敢开口了,连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卫辰却是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望着这些熟悉中又有些生疏的面容,当下三叔公、五叔母地一一叫了过去。
众人的拘束这才少了几分。
这时,卫辰看见江宁知府项士元正朝自己走来,不禁摇头苦笑道:「项兄,卫某此番不过是回乡省亲,何必如此铺张,还要劳项兄亲至,真是折煞我也!」
项士元哈哈一笑:「有道是,状元归省,迎道千里。卫兄乃堂堂六元及第,千古未有,胜过状元不知凡几,便是再铺张也不为过啊!」
卫辰这一路而来虽然低调,但毕竟不是乔装潜行,自然瞒不过有心之人。
项士元就是这有心之人。
建极殿内,他亲眼见到了赵真对于卫辰的圣卷是何等隆重,早就打定主意要与卫辰交好。
【鉴于大环境如此,如今恰逢卫辰归乡省亲,项士元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事实上,卫辰自汴京动身之时,就有江宁府驻京的长随传信回来。
进入江南省境内后,更有沿途驿站一站一站地向项士元通传卫辰的行踪。
所以项士元才能掐准时间,领着府县二道官员在溪隐村口迎候卫辰。
骑小猪兜兜风
第266章 宗族,乡里
项士元毕竟是江宁知府,牧守一方的四品大员,虽有心巴结卫辰,总归还是颇为矜持。
底下的官员可就没有这么多顾忌了,见卫辰与项士元说完话,便一股脑地涌上前来,争先恐后地向卫辰见礼。
这些人里既有宥阳知县这样的百里之宰,也有江宁同知这样的府衙左官,在地方上的能量自不必多说。
卫辰虽已是侍讲学士之尊,却也不好怠慢了他们,当下亲切地寒暄了一番。
张明和张旭就跟在卫辰身边,由卫辰引见,在江宁府和宥阳县的两套班子的官员面前混了个脸熟。
有些话,不用卫辰多说,这些精明似鬼的官员心中自然有数。
是以官员们对待张明父子俩都是礼敬有加,丝毫没有因为他们的商贾身份而有所怠慢。
父子俩兴奋得脸色都有些泛红,这都是宝贵的人脉啊,对他们日后在本地经营生意大有裨益。
如此一套流程走过去,时候已是不早,卫辰便提出要上山祭扫。
时人讲究事死如事生,无论是权倾朝野的官员还是漂泊无定的游子,回乡第一件事,都是祭扫祖墓。
卫辰此次回乡本就是为了祭祖而来,如今提出上山祭扫的要求,项士元等人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项士元等一众官员到卫氏宗祠暂歇,而卫辰则换了一身轻便的衣服,在老族长和族老们的陪同下,上山给父亲卫昭明和母亲宋颖扫墓。
卫辰记忆里的山间小路被拓宽了一倍有余,并且全部夯实铺上了石板,因而尽管昨夜下了场小雨,山路也并不显得泥泞。
上山的路上,老族长与乡邻在卫辰身边,说了不少卫辰父母当年的事,很是感慨了一番。
卫辰听着众人的话,心底也对素未谋面的父母有了更深的印象。
溪隐村后的小山高不过百米,一行人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卫明昭和宋颖的坟墓早已修葺过,周围苍松翠柏环绕,张明发迹后还特意安排了人,时常上山祭扫。
焚黄祭告后,卫辰遣开众人,独自在父母墓前默立良久,临近午间方才下山,与众人往卫氏宗祠而去。
下山不久,还未至宗祠,远远就先望见一座四柱八脚的石制牌坊。
看到这牌坊,老族长与几位卫氏族老都是满脸的骄傲。
张明笑着对卫辰道:“辰哥儿,这是朝廷为你立的,快去看一看吧。”
卫辰闻言点点头,脚下步伐加快了几分,走到牌坊近处。
但见牌坊下先立着一石碑,上书:“文官经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
看过这霸气外露的石碑后,卫辰抬起头从上往下看,但见中间的牌匾最上首赫然是“六元及第”四个大字,下竖写两行小字:“天佑六年”、“宥阳卫辰”。
其下还有六面牌匾上,依次写着“状元及第”、“会元及第”、“解元及第”、“院试桉首”、“府试
桉首”、“县试桉首”。
这一座高大宏伟的牌坊,就是一名读书人一生至高的荣耀。
六面牌匾并立,全天下这样的牌坊一共也只有两座。
一座就在眼前,还有一座,则是在宥阳城的六元坊内。
那是卫辰在宥阳城中的故居,曾经的解元第,三年前已经正式升格为六元及第坊,简称六元坊。
卫辰连中六元之后,这六元坊,便成了传说中的文昌帝君卷顾之地,风水极佳。
宥阳乃至江宁的官宦名士争相在六元坊置办产业,到如今这六元坊已渐成显流汇聚之地,房产价格飙升到了以前的好几倍。
过了牌坊,便是卫氏宗祠。
回乡一趟,卫辰自是要盛宴乡里,回馈族人,故而就在祠堂里摆下乡宴,宴请合村百姓。
在卫如意的操持下,祠堂内外热闹非凡。从江宁请来的酒楼大厨和来帮忙的村妇被安排得井然有序,热火朝天地忙活着。
叠得比人还高的蒸笼旁,大厨翻动着锅勺,焰苗灶顶升腾而起,吱吱作响的滚油下锅后,就是一阵人间烟火之气。
卫辰将项士元等官员安顿好后,便坐在祠堂里与族中老人说着家长里短、田地收成之类的闲话,倒也不觉得乏味。
老族长拉着两名后生给卫辰见礼,而后介绍道:“这都是咱们溪隐卫氏子弟,去年都过了府试,这次辰哥儿你回来了,我就把他们叫来见见世面。”
见面前二人不过十三四岁,便已是童生,卫辰不由大为欣赏,当即点头赞了几句,又传授了二人一番自己的读书求举业之法。
祠堂外,十几个穿着开裆裤的孩童不敢进门,就这么静静地趴在窗边听着,听得津津有味。
老族长看到这一幕,不禁与身边几位族老相视一眼,眼中尽是欣慰之意。
到了午间时,卫如意一声令下,手脚麻利的村妇们卷起袖子开始上菜。
自家养的土鸡土鸭,荆溪里捞上来的河鲜水产,一道道冒着锅气的热菜相继摆上了桌。
至于酒水,自然是琥珀贡酒。
祠堂里的有些掉色的红漆木桌上摆满了菜肴,卫氏族人不分老幼都是上桌,一时间祠堂里人声鼎沸,格外热闹。
酒过三巡后,卫辰一桌一桌地敬酒过去,众人都是笑着赞叹,辰哥儿当了这么大的官,却没有一点傲气,还把咱们这些老乡亲放在心里。
酒宴吃得差不多的时候,乡亲们都忙着将桌上剩下的酒菜打包回家。
村人俭朴,宴席上的酒菜要拿回家炖了热,热了吃,有时一家人能吃上好几天。
村人忙活的时候,卫辰则是与江宁知府项士元到屋里品茗对弈。
二人谈了有小半个时辰的功夫,到底说了什么,外人自是不得而知,只是看见二人一并从屋子里出来,相谈甚欢。
接着项士元向卫辰告辞,宥阳知县徐宁倒是多留了一会儿,不过眼看天色渐黑,也不得不告辞离去。
晚上,卫辰睡在了自己家的祖屋中,一觉睡到自然醒,睡得十分香甜。
翌日清晨,卫辰重回盛氏义学看望石楷、林延两位老师。
这两位,一位是卫辰的蒙师,一位是卫辰的经师,对卫辰可谓是师恩深重,卫辰持弟子礼,一一具礼拜见。
】
顺便提一句,如今石楷也已是生员功名,被盛维聘回义学为塾师,专门教导十岁以下的蒙童,是江宁府境内赫赫有名的蒙师。
甚至有江宁城中的公侯之家,将自己家中子弟送到义学,指名道姓要石楷为其开蒙。
故地重游,看望老师,见见同窗故人,再在官场上应酬一番,如此在宥阳盘桓了五日后,卫辰终于带上从卫氏宗祠中请出的祖宗牌位,启程返回汴京。
此时已是三月中旬。
婚期将至。
第267章 吉时已至
大周天佑九年。
四月初六。
一大清早,天还是黑的,位于老雅巷的卫宅却已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卫辰穿戴玄纁公服,黑色深衣,赤黄色的下裳,头戴三梁进贤冠,踩着皂色的厚底官靴,犀带系在腰间。
进贤冠两侧有珠玉垂于耳边,又称“充耳”,此刻正随着卫辰举步前行,而轻轻晃动。
这一身,便是大周朝有官身的士大夫娶亲时的装束。
天蒙蒙亮的时候,卫辰在丫鬟女使的服侍下穿戴整齐,便离开了自己的院子,来到前堂东侧新落成的卫家家祠内。
卫辰在堂下站定,恭恭敬敬地向堂上的卫希存行礼。
卫希存是卫辰祖父的三弟,算是溪隐村中与卫辰血脉最近的长辈了,日前随卫辰一道从宥阳返回汴京。
上一篇:龙族:藤丸桑正在拯救世界
下一篇:原神:开局强吻珐露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