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22章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娘的,又有一个插队的,照这么下去,咱们还不排到猴年马月去!”

“得了吧,人家和你我不同,他可是咱们宥阳县的神童卫辰,十岁就受了学政大人赏识!”

“《竹石》听过吧?就是他写的!”

“原来是他啊,我说怎么年纪这么小就来赴县试呢!”

“这小子长得倒是不赖,比王尧臣那小白脸还耐看几分。”

“长得好有什么用?学政大人都没收他做弟子,能跟人家正正经经的状元高徒比吗?”

“说得也是,神童嘛,不稀奇,咱们宥阳又不是没出过!哈哈哈哈……”

此话一出,周围顿时哄笑一片。

某位孙姓神童的事迹在这宥阳一带那可是人尽皆知,要是卫辰这个新任神通也重蹈前辈的覆辙,那可就有乐子可看了。

卫辰听到这些人的议论,忍不住回头狠狠地瞪一眼,眼神凶厉无比。

那几人没想到一个少年的眼神也能这般骇人,都被吓了一跳,下意识地闭上了嘴巴。

卫辰看着那几人噤若寒蝉的模样,不由叹了口气,加快步伐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自从得了宥阳神童这个名号,卫辰就已经习惯了人们把自己和前辈孙志高相提并论。

可今天是什么日子?

县试报名的日子,卫辰踏足科举之路的第一步!

这时候提起孙志高这蠢货?

真他娘的晦气!

……

卫辰被带进县衙礼房后,等了片刻,就有礼房书吏上前。

书吏询问了卫辰三代中是否有人从事娼、优、皂、隶、以及贱民之列,是否为丁忧期间,是否是在户籍所在地报考……

诸如此类,一共问了十几项,全部一一记录在案后,又用一张纸写了卫辰的相貌特征:“身短、圆脸、面白、无须、容貌甚佳。”

书吏将纸贴在考牌后面,就让卫辰在考牌正面按手印。

县试报名需要联名担保,便是由同县的五个同时参加考试的考生互相担保。

如果其中一个人的身份造假,其他四个人都会受到牵连,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请一位廪生做保,这样便可免去意外的风险。

原本卫辰是和陈俊还有其他几个义学学子商量好互保的,不过既然自己被提前叫了进来,想必县衙也会另有安排。

果然,没一会儿,那领着卫辰进来的小吏去而复返,笑容满面道:“卫小官人,县尊大人已经替你找好廪生做保了,请随我来。”

卫辰心下恍然,这定是王学政的影响力在起作用。

眼下才二月,王文清要到六月才离任,怎么说卫辰也是王文清看好的人才,冯知县在县试时适当给予照拂,就可以博得王文清的好感,可以说是惠而不费。

第35章 柏兰

那小吏领着卫辰穿仪门,过大堂,一路到了二堂。

堂上早已坐了三人,坐在正中上座的,便是本县县尊,冯敬,左手边是县丞,右手边则是县学教谕。

堂下也站着三人。

一位年纪稍大,还穿着襕衫,应当是县学廪生,另一位则是先前见过的状元高徒,王尧臣。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相貌堂堂、身材瘦削的少年,和王尧臣并列,大概也和王尧臣一样,是受冯知县看好的学子。

卫辰恭恭敬敬地给三位上官行礼,然后与王尧臣和那少年站到了一起。

冯知县笑眯眯道:“今日把你们几位青年俊彦叫来,一是请元用为你们作保,二也是让你们相互结识一下。几位都是人中龙凤,来日必为我大周栋梁,日后可要好生亲近一番。”

县尊发话,几人不敢不从,当下先序了齿。

廪生二十二岁,王尧臣十五岁,另一位少年也是十五岁,仅比卫辰大了四岁而已。

廪生拱拱手,自报名号道:“在下吴衍,表字元用,见过二位。”

王尧臣笑道:“学兄有礼,在下王尧臣,草字伯庸,见过学兄学弟。”

那相貌堂堂的少年也躬身施礼:“在下盛长柏,草字则诚,见过学兄学弟。”

少年对着几人爽朗一笑,卫辰却是如遭电击,呆呆地看着他,几乎愣在了当场。

柏兰?

他也是今年县试?

尽管卫辰心中有着诸多惊讶与疑惑,但毕竟不过几位上官在此,却是不好失礼,他很快调整好情绪,像前面几人一样礼数周全地作了自我介绍。

“在下卫辰,师长尚未赐下表字,见过三位学兄。”

几人互相见礼后,吴衍便在三名考生的考牌背后签字用印,正式成为了三位学弟的保人。

忙完这些,冯知县告诉三人:“本月十五乃是黄道吉日,本官奉命于该日举行县试。”

然后又对三位参加县试的少年勉励一番,嘱咐他们潜心读书,切不可大意云云。

见县尊说到结语了,众人便起身告退,冯知县捻须点头,只把廪生吴衍留了下来说话。

至此,卫辰的县试报名之旅也算正式结束了。

其实按照衙门办事必收钱的原则,县试报名是要交一百文常例钱的,不过三位少年都是县尊眼中的潜力股,当然一切费用全免。

卫辰和其余几人走出县衙,王尧臣语气淡淡道:“我已定好了客栈,就不与诸位多说了,先走一步。”

说罢,就急匆匆地转身离开了。

这么傲气?

卫辰不由撇撇嘴,倒也没过多在意。

王尧臣走后,就只剩下了卫辰和盛长柏二人。

盛长柏端详着卫辰,嘴角含笑,缓缓吟诵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早听父亲与大伯说,卫姨娘同宗中出了位人杰,十岁写出一首《竹石》,引得江南学子

争相传抄。今日一见,果然俊逸灵动,非同凡响啊!”

卫辰笑道:“盛兄这么说真是羞煞我了,你自幼习经,家学渊源,方才县尊都在夸赞你的才学,这才是真正的少年英杰!”

二人互相吹捧一番,都是相视而笑,颇有些惺惺相惜之感。

盛长柏在扬州时,就听说过卫辰的名号。

某日,盛纮给儿子上课时,突然拿出一首《竹石》让盛长柏诵读品味。

盛长柏读完,当即拍案叫绝:此诗信笔挥洒,铿锵有力,君子之气跃然纸上!

盛长柏只觉诗中之意与自己志向甚为相合,对这首《竹石》爱不释手,当即就问盛纮,这诗是何人所做。

这一问才知道,原来这诗的作者竟不是什么诗坛大家、饱学鸿儒,而是一位比自己还小几岁的蒙童,甚至这蒙童还和盛家颇有些渊源。

自那日起,盛长柏就对卫辰这个名字产生了深深的好奇。

这次盛长柏回老家宥阳,除了参加县试这件头等大事之外,另一件必须做的事,就是拜会卫辰,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神童的庐山真面目。

今日在县衙,盛长柏终于得偿所愿,与卫辰相见,此子果然不凡,盛长柏登时就有了结交之意。

而另一边,卫辰看着盛长柏,也是两眼发直。

盛长柏想结识卫辰,卫辰又何尝不想结识盛长柏呢?

这可是日后两度入阁的宰辅之才!

卫辰不是一个处心积虑设计谋划的人,但当机会摆在他的面前,他也绝对不会放过。

更何况盛长柏品行端正,为人仗义,是真正的君子,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卫辰求之不得。

卫辰热情相邀道:“盛兄,相遇便是有缘,同去寒舍吃顿便饭如何?”

盛长柏自然不会拒绝,大方地应下了。

“恭敬不如从命。”

二人结伴回到卫辰家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卫如意正在厨房里做饭,见卫辰回来,她忙放下手中的活,笑道:“辰哥儿回来了?咦,旁边这位公子是?”

“姑母,这是扬州盛通判家的二公子。”

卫如意惊讶道:“原来是柏哥儿,几年不见,都长这么大了!”

盛长柏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晚辈盛长柏,见过姨娘。”

“哎呦,这如何使得!”

卫如意受宠若惊,连忙把盛长柏扶了起来,莞尔一笑道:“既然来了,今日晚饭就在家里吃吧,奴家多准备些饭菜。”

“多谢了。”

盛长柏显然是那种拘束的性子,见到卫如意对他笑,一时涨红了脸。

卫辰看出了他的尴尬,便拉着他一起往小楼二层走去。

二层的阁楼是卫辰的卧室兼书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卫如意每日都会进来打扫,房间内外都是一尘不染。

不过,在盛长柏这个世家出身的公子哥眼中,卫辰这小楼不免就有些寒酸了。

盛长柏皱眉道:“想不到贤弟家中如此清贫,我家世虽然比贤弟好了不少,可学问却是差了许多,实在是惭愧。”

卫辰听盛长柏说自己家中清贫,差点没笑出了声。

看来盛维这老狐狸把自己和他合伙做生意的事捂得够严实的呀,估计只告诉了盛纮,连盛长柏这个亲侄子都不知道。

卫辰穷?

穷个屁!

去年年底酒坊分红一万二千两银子可了,现在还在后院埋着呢!

只要卫辰想,分分钟就能换一套三进的大宅院。

只不过卫辰和张家人都很享受这小院中的烟火气,住久了也有感情,不愿意搬家,所以才一直住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