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35章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一直翻到题名录最后一篇,海象乾只看了一半,便忍不住起身赞道:“此人真大才,吾当举之!”

旋即海象乾想起自己还未履职,知道自己有些失言,索性这屋子里的都是他亲信之人,也不会外传,当下笑了笑又重新坐回案前。

海象乾如此反常的举动,自然引起了一旁师爷的注意,师爷征得海象乾同意后,便从案上拿起那本题名录看了起来。

但见篇题写着“完璧归赵论”五个大字,看样子应该是一篇不受格式所限的散文。

时下的散文,要么是台阁体,要么是一味模仿汉唐的复古之风,拘泥于方圆之间,因而鲜少见到佳作,有的散文文采甚至还比不上应试的八股文。

不过这篇散文既然能得到海象乾的赞赏,自然应该是不同寻常。

看到文章开头:“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师爷不禁眼前一亮:“先声夺人,见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

当下打起精神,继续看了下去。

一字一句看完,师爷不由地再度感慨道:“先论情,后析理,丝丝入扣,发人深省。这篇完璧归赵论玄思独造,翻新出奇,可为一家之言矣!”

海象乾点头赞许道:“整部题名录,也就此文值得一看,其余文章虽也有可取之处,终归难脱卖弄文墨之嫌。”

像海象乾这样的大文豪,对那些堆砌辞藻、铺陈排比的文章,向来都是不喜,反倒是这种清新简白,又言之有物的文章,更合他的心意。

不过,当海象乾兴致勃勃地看向篇首作者的署名时,却是有些不淡定了。

“此篇竟然也是那府试案首所作,为何前后两篇,文风判若两人?”

第54章 学生和弟子

江宁城外,湖畔小院。

卫辰正在院中跟着庄钧做着一个又一个略有些怪异的动作。

在庄钧的指点下,卫辰习练这套导引术已经将近一个月了。

每次卫辰做完一整套动作后,都会觉得浑身舒畅、精神愉悦,包括睡眠质量也有所提升。

仅仅这些直观的感受,就已经可以证明这导引术的价值不可估量了。

按照庄钧的说法,只要长时间习练这套导引术,就可以通过身心的自我锻炼和调节,启发人体气机,调动体内元气,以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效果。

庄钧年过六十,却依然面色红润,行动矫健,耳聪目明,每日阅读四五个时辰,也没有丝毫疲劳的样子。

这一切,显然都是这不知名导引术的功劳。

有庄老先生这鲜活的例子在前,卫辰习练导引术自然是不遗余力。

和煦的阳光下,卫辰跟着庄钧做完一套动作,直到额头上微微发汗,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庄钧在旁边看着卫辰一丝不苟的收功动作,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福伯赶忙出去查看,一打开门才发现,竟是江宁知府沈度大驾光临。

沈度一身便服,身后也只带了两个随从,一进门就恭恭敬敬地朝庄钧行了一礼:“老师。”

庄钧更衣擦汗后,睁开眼睛看向沈度,笑道:“来得正好,与老夫一起吃早饭吧。”

当下福伯端饭菜摆桌,三人一人一碗黏稠的白粥,里面有银耳、山药、青菜之类的佐菜。

沈度与卫辰坐在桌边的石凳上,端起自己那份各自安静地吃了起来。

直到饭后,福伯收拾好碗筷端上茶,三人才开口说话。

沈度掀开茶盖一闻,顿觉茶香扑鼻,他呷了一口茶,陶醉道:“不愧是被列为贡品的雨前龙井,幽香延绵不绝,真是极品好茶!”

“滑头,自卖自夸。”

庄钧笑骂一声,淡淡道:“府台大人日理万机,事务繁忙,怎么有空光临寒舍啊?”

沈度摸了摸鼻梁,堂堂一府之尊,此时竟有些羞涩:“学生此来,是与老师还有小师弟一起分赃的。”

分赃?

卫辰心中一动,问道:“可是那题名录的收益?”

沈度点了点头:“半月前题名录正式刊印出版,士子们听说是老师亲自点校的,蜂拥购买,原定刊印的五百册,已被各书肆书棚卖了个干净,眼下书坊正在加紧刻版刊印。”

沈度说起此事时,笑容满面,显然是十分欣喜。

题名录,向来都是乡试、会试这些国家抡才大典的专属,区区一个府试要出题名录,本就容易惹人非议。

当初沈度决定刊印府试题名录,也是为了对抗江宁那些世家大族的请托,不得已而为之,江宁城里不少人都在等着看府台大人的笑话。

可想而知,沈度身上背负的压力有多大。

就在此时,庄

钧忽然找到他,说愿意出面替江宁府衙点校这份题名录。

沈度闻言自然是大喜,青藤先生的名号在士林间几乎是无人不晓,凡是由他点评过的书,在书肆里都十分畅销,如果他来点校题名录的消息传出去,肯定会未刊先火。

不过,虽然沈度一直将庄钧视为传道授业的恩师,对庄钧尊敬有加,可庄钧却从来没有公开承认过他这个弟子。

不止沈度,庄钧讲学天下,门生无数,但至今也没有认下一个正式的弟子。

事实上,庄钧与沈度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沈度单方面的尊敬爱戴,庄钧那边反倒是没有什么表示。

因而沈度有些疑惑,老师为什么会突然来帮自己的忙。

一问才知道,原来老师帮忙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在这册题名录的末篇,加上一篇名为《完璧归赵论》的文章。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沈度不久前推荐给庄钧的学生,卫辰。

听到庄钧的要求,沈度没有丝毫犹豫,当场就干脆地答应了。

比起青藤先生名人效应带来的收益,多加一篇文章完全就是不值一提。

而在沈度看过那篇《完璧归赵论》后,心里更加明白,自己这是赚大了。

这篇文章非但不会拖后腿,还能提升整部题名录的档次。

果然,题名录正式刊印之后,在江宁城各大书肆畅销一时,库存的书册迅速被卖空。

题名录卖得好,力排众议出题名录的沈度自然是颜面有光,原本只是不得已而出的下策,如今却成了一份文教之功,沈度如何会不欣喜?

当然了,沈度心里也明白,书卖得好,大部分功劳都归庄钧和卫辰。

庄钧的名声带来的加持自不必多说,卫辰那篇令人耳目一新的《完璧归赵论》,也为题名录的畅销出了大力。

沈度甚至听下面人说,有的士子买下题名录,只为拜读最末尾一篇的《完璧归赵论》,至于其余文章,则都是一扫而过。

昨日,连扬州府的书商都找上门来,想要将此书售卖到扬州府去。

沈度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倍感有面子,一大早就赶来湖畔小院通报喜讯,顺便结算卫辰和庄钧应得的那份润笔。

面对红绸包着的二百两银子,卫辰当即就以孝敬老师的名义把自己的那份转手献给了庄钧,而庄钧也没有推辞,欣然收下。

看着这一幕,沈度心里不免有些酸溜溜的。

平日里他没少给庄钧送钱送物,可庄钧从来都不收,偶尔才会留下些茶叶或是笔墨纸砚等物。

可卫辰把二百两银子送给庄钧,庄钧却眼皮都不眨一下,收得心安理得。

再结合先前庄钧用自己的名声替卫辰宣扬文章的事,这背后的意味,沈度如何会不明白?

“这小子,应当已经是老师的衣钵传人了吧……

虽然卫辰是沈度亲手引荐给庄钧的,但他心里还是忍不住一阵羡慕嫉妒恨。

想他沈度年少时就追随庄钧游学,十余年间一直以师礼事之,任劳任怨,悉心侍奉,可即便如此,也没能被庄钧收入门墙。

反观卫辰,与庄钧相见不满一月,竟然一跃成为庄钧唯一的关门弟子,有幸继承庄钧一生所学。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当然,沈度也只是感慨一阵罢了,当他冷静下来后,他的心情很快就变成了由衷的欣慰。

庄钧讲学天下数十年,像沈度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从来不曾得到庄钧的认可,但都尊称庄钧为老师,打心眼里尊敬这位对他们有授业之恩的老人。

学生们始终有一块心病,那就是庄钧终身未曾婚配,无儿无女,孑然一身。

沈度任江宁知府后,就受一众师兄弟们的托付,一直照顾着庄钧。

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学生们还是希望老师能找到一名真正的关门弟子,传继老师道统的同时,还能替老师养老送终。

如今,这个人终于出现了。

沈度望着石凳上正襟危坐的少年,想起他那一篇篇振聋发聩的雄文,不禁欣慰地笑了。

“吾师之道不绝矣!”

第55章 名声与名次

七月中旬,新任提学官终于抵达江宁城。

一入城,海象乾就入驻考棚,宣布闭门锁院,谢绝一切探视。

院试,其实并不是集合一省的童生一起到省城考试,而是学政外出巡考,走到哪个县,就考到哪个县。

不过随着历代学政腿脚越来越懒,基本都是把童生们集中到一处进行院试,有时一府一考,有时两府合在一起考,也称为吊考。

海象乾之所以可以一到江宁就躲起来不见人,是因为学政到各府进行院试时,有本地知府充任提调,承办一应供给,各种事务也都是由府衙操办,用不着海象乾再费什么心思。

江宁城里的公卿豪门听说院试的安排,一个个都是恨得牙痒痒。

府试时,就有沈度百般阻挠各种请托,甚至还以刊印题名录相胁,导致不少世家子弟连府试都没过,丢脸丢到了姥姥家。

到了院试,不但搅屎棍沈度依然在,还来了海象乾这么个油盐不进的老梆子。

而且,海象乾可比沈度难对付多了。

海家一门五翰林,是根正苗红的清流世家,海家的老爷们儿牛脾气上来了,敢顶得皇帝都下不来台。

清流,最不怕的就是权贵。

对海象乾来说,弹劾东京城的皇亲国戚都是喝水吃饭一样的寻常事,何况是江宁城这些“二流豪门”?

如果说沈度要求严明府试纪律时,还有人会在旁边说说怪话,那海象乾一来,江宁城里头的牛鬼蛇神顿时就被镇得不敢冒头了。

海象乾履新不久,就与沈度配合无间,把江宁的世家豪门防得密不透风,一点钻空子的机会都不留。

一时间,各大世家豪门哀鸿遍野纷纷感慨,今年江宁的科考真是见了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