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这什么这啊,说不定是谣言呢,走,我们过去拜见一下!”
一群道士纷了过来拜见,要近距离仔瞻仰一下这位小天师。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搞的张之维还有些不适应。
王钟圣见此,喝退了围观过来的年轻道士们。
而后,他看向张之维,道:
“对了,小道友,江湖上,最近有一件闹得沸沸扬扬的,说你和全性掌门勾结,是八拜之交,不知这件事是真是假?”
一听此话,张之维还没开口,周蒙洪音等人便一脸笃定道:
“不可能!”
“这绝无可能!”
至于周圣,这个咸鱼道士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
不仅是这件事,他甚至不知道一指断江的事。
倒是周蒙洪音等人知道,替着张之维解释起来。
他们也是认识无根生的,在辽中有过一面之缘,只不过不太熟,所以知道一点细节。
但王钟圣挥手打断了他们的话,他看向张之维,沉声道:“小道友,我只问你,此事是真是假!”
张之维顿了顿,说道:“我与全性掌门结拜的事,都是谣言,子虚乌有!”
之所以要重点提出和全性掌门结拜,是因为其他事都是真的。
得到张之维的回答,王钟圣咧嘴一笑,道:
“既然小道友亲口说了,那我自然是信的,但江湖上还有很多人不信,或者他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想要借此机会找茬。”
“现在,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去了龙虎山,本来关于此事,我武当是不打算插手的,但小道友千里迢迢为我师兄送信,那我武当说什么也要站小道友这一边!”
但张之维的关注点却不在这儿。
他脑袋一歪:“有很多人去龙虎山找茬?”
第477章 张之维是行走的大机缘
“倒也不能说是找茬!”王钟圣道长说道:“据我所知,确实有一些门派去天师府求证此事,至于具体是哪些门派……”
“我们武当对此事的关注度不高,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不过,既然敢上龙虎山,那自身必然是有些分量的,应该是三教的人牵头!”
王钟圣道长所说的三教,也就有释儒道。
其中,儒教虽然自古与道教和佛教并称为三教,但严格来说,儒教并不算是宗教。
每一个宗教的背后,都有一种自己的文化指向,核心指归。
道教的核心指的是自然无为之道,佛教的核心指的是真如自性,两者虽不同,但都有指向,都有各自的道。
但儒教没有这些,儒教所信仰的是仁,义,礼,智,信,强调个人和社会要和谐相处。
而个体的强大和社会的和谐,明显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儒教并没有像佛教和道教一样开宗立派。
但没有开宗立派,并不代表它没有手段传承下来,他们中还是有几个千年世家的,像那山东的孔家衍圣公便是。
不过,这些人向来不问江湖事,想来不可能千里迢迢跑龙虎山去找茬。
而除开了儒教那一票人外,敢直挺挺上龙虎山找事的,只怕也就秃驴们了。
想到这,张之维也不觉得意外了,不管在哪個年代,牛鼻子和秃驴子都是不对付的。
别说什么都是出家人,慈悲为怀,若有机会踩对方一脚,看谁慈悲?
要知道,历史上,佛教不止一次撺掇着要灭道,北齐,北周,元朝都曾尊佛灭道。
当然了,道家撺掇着灭佛的次数也不少。
总的来说,三教看起来和和气气,但一有事,那是真往死里整,也就近代才和气些。
一念至此,张之维便想回去好好盘一盘秃驴们的脑瓜子,看看是谁头这么铁,敢去龙虎山闹事,旋即说道:
“前辈,不知道令门门长何在?把信交到他手上,我要火速赶回龙虎山!”
“门长在紫霄宫后的展旗峰太子洞清修,轻易不出关,门里也无重要的事,平时我等也不去打扰,不过,既然小道友替杨师兄送信来,门主肯定会出关的!”王钟圣道长说道。
“不用去通知一下吗?”张怀义不解道,听闻有人上龙虎山找茬,他也归心似箭。
王钟圣笑道:“不必,门长修为已到秋风未动蝉先觉的地步,只要与他有关的事,他都能了然于心,小道友送信上武当,只怕还在路上,门长便已察觉,所以,小道友不必心急,门长该来见你的时候,自然会来见你!”
张之维说道:“果然啊,天底下的玄门师长都一个样,就是不爱有话直说,有事直做,就爱套敲你三下头倒背手之类的暗语,我师父如此,左门长如此,武当的门长也是如此啊!”
“说的也是!”田晋中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在这方面,还是师兄敞亮,说起事来,一点也不藏着掖着!”
何止是不藏着掖着,那简直就跟倒豆子一样,有些事都不用问,自己就吧啦吧啦的说了出来,一点也不像玄门高徒的样子……吕慈和吕仁心里吐槽道。
倒是张怀义没去在乎这些旁枝末节的东西,他想起王道长说的秋风未动蝉先觉的境界,看向张之维,不解道:
“师兄,不见不闻却什么都知道,这是什么境界?”
张之维想了想道:“你记得吗?无论是师父,还是三一的左门长,都经常说,做人当‘诚’。”
“这个‘诚’,不仅仅指诚于人,诚于己,更指一种境界,一种状态,玄门高人大多不说人话,他们的解释,说了你也听不懂,倒是儒家圣人孔子对这种状态的描述是,‘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之维小友居然了解,实在难得啊!”王钟圣一脸感叹,其他人也都在思忖。
“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张怀义重复了一遍,看向张之维:“师兄,真有人能达到这个境界?”
“明知故问!”张之维没好气的看向张怀义:“你就是我说的,那种玄门中不说人话的典型,说话拐弯抹角,你不就想问我到没到吗?”
事实也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剧情里,这老小子可以说是一人中最大的谜底人,给他孙子挖了一个大坑。
张怀义的小心思被张之维揭穿,他也不生气,挠了挠头笑道:“那师兄到了吗?”
闻言,吕慈和吕仁,甚至是武当王钟圣道长也好奇的看了过来。
“自然是没有的!”张之维实话实说。
“呼……”
“呼……”
张怀义松了一口气,你也有没成的时候。
王钟圣道士也松了一口气,这要是成了,那就太骇人听闻了。
“武当门长的境界这么高吗?”田晋中诧异道。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异人界里,永远少不了高手!”张之维开口道。
对于武当长门有此境界,他到不觉得意外,毕竟是一方古老玄门之长,武当的底蕴虽比不过龙虎山,但出过通天人物却是半点不少,甚至紫阳真人张伯端都算是半个武当的人,毕竟他和张三丰都是陈抟的再传弟子,严格来说,他俩是师兄弟,
“既然门长已知我到来,那我也就不急了!”张之维当即便想让周圣两兄弟带自己参观一下武当山。
但这时,王钟圣道长突然拦住他,说道:
“之维道友,我听说前不久,伱去了一次三一门,还和左门长搭了把手,然后在这不久,左门长便在三一门的校场上一朝顿悟,突破到了逆生的第三重,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这件事这么快就传到武当地界了吗?”张之维有些诧异道。
“是江湖小栈给的消息,据说传出的时候,还得到了左门长的首肯,现在江湖上已经传的沸沸扬扬的了,据说青竹苑的掌门,还亲自前往三一门去拜访了左若童!”王钟圣说道。
“原来如此!”
张之维心里感叹一声左门长做人,还真是诚啊!
作为一直标榜三重炼三返一便可成仙的玄门,现在爆出却爆出不能通天,无异于自己刨了自家的根。
但他就这么做了,这种决断,一般人是没有的。
不过,张之维相信,以左门长的能力,他能续上这个根。
“如此来说,左门长的突破和之维小友有关,是确有其事是吗?”
王钟圣连忙询问道。
左若童突破逆生三重之事,他是确切知道的,但他不确定是不是和张之维有关系。
因为具体情况被左若童用白光结界挡住了,即便是三一门的人,也说不清其中细节。
张之维点头:“明人不说暗话,左门长的突破确实与我有关,我们曾有过一次论道,双方各有收获!”
身为一小辈,这话委实有些不客气了,但人的名树的影,他盛名在外,再加上又有一指断江在前,所以,王钟圣倒没有丝毫的怀疑,只是一脸唏嘘,感叹着后生可畏。
但紧接着,王钟圣想了一些张之维身上发生的事,张之维每次和人切磋完,都会给予一些指点。
在陆家大院,指点了全场的年轻一辈,让他们全都受益匪浅。
在辽东的时候,又指点了周圣这小子,让他的术法水平大增。
这次去三一门,与左门长论道,更是让左门长突破了穷尽半生也未突破的逆生第三重。
一而再再而三,这肯定不是巧合。
这哪是什么小辈?这分明就是一份行走的天大机缘啊。
如今,这份机缘到了武当山,他焉有放过的道理?
虽然一把年纪了,请一个小辈指教,有些难说出口,但老话说得好,朝闻道夕死可矣,死都不怕,还在乎这点面子?
若真能有所收获,就是被打的满地爬又如何?
一想到这,王钟圣一双眼睛里绽放出烁烁的光芒,目光灼灼的盯着张之维,道:
“不知之维小友可否和我搭搭手,指教一下?”
此话一出,周围肃然一静,一众武当弟子呆滞的看着他,一个老辈子,要请小辈指教,这不颜面无存吗?
但王钟圣却并不在乎,学无先后,达者为先,这不丢人。
“嗯?前辈要和我是试吧试吧?”
张之维看着王钟圣的眼神,倒是笑了,他并不排斥与人切磋,也并不排斥指点别人,在修行上,指点别人,就是指点自己。
王钟圣看了一眼周围人,笑道:“左门长都和小道友交手过,我现在来,应该是与有荣焉才对,之维小友,出手吧!”
张之维平切着递出手掌:“前辈,还是你先吧!”
“好!”
上一篇:入学第一年,我把辅导员抱回了家
下一篇:大人,坏女人不是这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