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这不禁让张之维心里暗道,若有一天,师父让他收起手段,下山历练,也许他不用去当骗子骗人算命。
他可以去做一个说书先生,把自己以前的经历,说给那些普通人听,说不定也能过的风生水起。
讲完一些江湖趣事,张之维伸了伸懒腰,又开始每日三省吾身,锤炼性命,小日子过的朴实无华且枯燥。
时间飞逝,一段时间过去。
这期间,江湖上乃至大的局势上,都有大事发生,但和张之维无关,他也并未参与进去。
而张之维杀掉梁挺一事,也在江湖上传开了,特别是江湖小栈公布了梁挺的死因,以及其中的细节之后,江湖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其实,对于张之维能杀掉梁挺,江湖众人是不吃惊的,毕竟小天师要实力有实力,要声望有声望,他杀掉任何人,哪怕就是全性的代掌门无根生,众人都不会吃惊。
他们吃惊的是,梁挺会死这么惨,这么窝囊,这么无力,按江湖小栈给出的描述,梁挺在张之维的手里,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反抗余地,被摧枯拉朽的打败杀死。
要知道梁挺可是一人屠灭自己满门的双料大宗师啊。
这个江湖上的人,即便都看不起梁挺的人品,但可没人看不起梁挺的实力。
可谁能想到,如此强大的存在,在小天师的面前,竟如土鸡瓦狗一般。
那小天师到底该有多强大?
他到底是人,还是已经成仙成神了?
一时间,江湖上掀起了一场小天师是否已经成仙的讨论。
而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又有人想起了张之维之前在天台宗,脚踩九头狮子升天而起的场景。
那时候,江湖就有人传言,说他是东极青华帝君转世,所以才能乘骑九头狮子。
不过,因为这个传言实在太过离奇,所以没掀起太大的风波,但这次张之维在击杀了梁挺之后,他是东极青华帝君转世的传闻再次兴了起来。
一些好事者,甚至开始打着他的名义,成立淫祠野祀,供奉起他模样的神像,到处招摇撞骗。
其中有几个规模还很大,大到产生了不少的信仰之力,让张之维发现了端倪。
张之维的信仰之力,大多来自天通堂口。
而天通堂口的信仰,基本来自两个地方。
一是黄六爷的天通医堂,二是王蔼的天通教会。
天通医堂以治病为主,天通教会则是以教会学校,教会工厂为主,做的都是救死扶伤的好事。
所以他的信仰都比较精纯,现在突兀出现一大团斑驳杂乱的信仰,张之维几乎是立刻就察觉到了。
在读取了这部分的信仰知道了前因后果之后,张之维便和众人提了一嘴,打算去把那几个大的淫祠野祀给灭了。
吕慈一听,当即就不满了,这种芝麻绿豆大小的事,怎能劳烦张之维亲自出马?
他主动请缨,要去把这事给办了。
实际上,是他有些耐不住性子了,这段时间,他每天三点一线,夜晚锄地提升性命修为,白天修炼手段,早晚课睡觉。
虽实力稳步提升,但这种无风无险的清修日子,实在是太平淡了,他迫不及待的想下山找几个对手试试手段。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修了手段不使用也是一样。
既然吕慈想去,张之维便让他去了。
吕慈下山的时候,还想拉着陆瑾一起,他们是典型的表面冤家,内里兄弟。
陆瑾本来也想去,但他的修行已经到了关键时候,距离突破也就是临门一脚的事,所以他婉拒了吕慈的邀请,还说下次一起。
吕慈见陆瑾不去,瞬间换了一副嘴脸,讥讽他没用,成天修行也不及自己,等自己回来之后,定要收拾他一顿,鞭策他一番。
吕慈的狂言让陆瑾大怒,发誓等他回来,要把他打得满地找牙。
两人不欢而散,陆瑾回去铆足了劲的修行,吕慈则下山伐山破庙。
至于其他人,张怀义依旧在死命的卷,不过他很少切磋演练,不显山不露水的,外人也不知道他有多大的进步。
田晋中也在修行,不过他的问题不少,且一有问题就找张之维,对于师弟的在修行上的困惑,张之维也都耐心一一给他解惑。
说起来,虽然田晋中虽然只是张之维的师弟,但一身手段里,有七八成都是张之维教的,师父教本领,大多只是领进门而已。
所以,天师府张静清这一脉,一直都有一个说法,之维师兄是师父教的,其他师兄弟是之维师兄教的。
对于这个说法,无论是张之维还是张静清,都不觉得反感,对于道门来说,代师授艺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倒是陆瑾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在三一门里,几乎所有人的修行都是师父亲自指教的,哪像天师这般偷懒?
实际上,张之维所负责的,不仅仅只是代师授艺,还因为挂职了正一观,他需要外出执行一些任务。
唐门的任务是杀人,道士的任务自然就是杀鬼杀妖了。
只不过张之维之前动不动就擅自下山行动,屡屡错过了正一观给他安排的任务,所以基本没怎么参加过。
这次他回山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外出,负责正一观的易潜连忙就给他安排上事了。
毕竟像张之维这么好用的干将可不多,不趁着他现在还挂职在正一观好好用用,以后就用不上了。
易潜师叔有事安排,张之维自然也不拒绝,反正是举手之劳罢了。
而正一观里的业务,说是降妖除魔,但这世界上,哪来的那么多妖魔鬼怪,更多的是驱邪做法事。
张之维就接了好几场,本来打蘸做法这种小事,一般是轮不到他出手的。
一是他的咖位摆在那里,二是他也不擅长这个。
但或许是天台宗那一役,让他名声大噪,不仅被圈内人熟知,就连圈外人,也知道了龙虎山出了一个拥有大神通的真神仙。
所以,很多人都花大价钱,指名道姓想请张之维去做一场法。
对于这种事,易潜没有直接给张之维做主,而是询问了一下他的意见,去还是不去?
毕竟堂堂龙虎山小天师,竟为了几个臭钱折腰,去给人做法事,说出去多不好听啊!
不过,张之维倒是没易潜想的那么清高,做法嘛,有妖斩妖,有鬼斩鬼,什么都没有的话,拿把剑瞎比划一阵就行了,这有什么难的?
随后,他问了一下价格,在得知以他的身价,做法一次,几千大洋侯后,立马就爽快答应了下来。
挣钱嘛,生意,不寒碜。
这个年代,一个教师,每月的工资也就二三十大洋,工人十来大洋,巡捕甚至只有几块大洋……
他下山做一次法,当得了他们工作大半辈子,如何去不得?
这些钱,他无论是用在受灾地区,搞几个施粥棚,还是用在天通教会,多建立几个育婴堂或者教会学校,那都是极好的,能造福上千人。
小天师的面子可以很值钱,也可以很不值钱!
抱着这个想法,张之维下山做了几次法,结果一次妖魔鬼怪都没遇到,纯粹的瞎蹦跶了几圈,就赚了上万大洋。
易潜师叔知道后,气的直拍大腿,说他武德充沛,但没有道士的品德,简称没有道德。
第691章 龙虎山的新任销冠
易潜虽然嫉恶如仇,但还是个忠厚人,知道张之维只走过程,不出功也不出力之后,训斥道:
“这种事,人家花了这么多钱,就算没有妖魔鬼怪,也应当好好做法打醮,为人家祈福一下,哪能拿了钱就不管了,这不是坏自家招牌吗?”
张之维倒是振振有词道,“师叔您之前说我堂堂龙虎山小天师,竟为了几个臭钱折腰,去给人做法事,说出去不好听吗?现在我收了钱不办事,不就不算折腰了吗?”
易潜听得一愣一愣的,半天没反应过来,这事可以这么算吗?
倒是张静清在旁边默默来了一句:“他想说的是,他没有弯腰,站着把钱挣了!”
易潜:“…………”
还能这么理解吗?合着你们俩师徒这么心意相通,就我什么都不懂?
“歪理,都是歪理,果然,上梁不正下梁歪,龙虎山的风气,就是从你们师徒俩开始坏的!”
易潜大怒,拂袖而去,但后面又有了做法的生意,他依旧推荐张之维去,仿佛之前的那些不满和训斥都不存在一般。
张之维也去的心安理得,这些军阀和财主的钱,他拿着一点也不烫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
而这天,他接下了一个来自江西督军的大单。
江西督军是一省之地最大的军阀,过着土皇帝一样的舒服日子。
人一旦活的舒坦了,就想活的更久,好更好的享乐。
所以,找上了龙虎山,询问天师张静清有没有什么法子能长生不死。
张静清摇头告诉他,自古以来,多少帝王都想长生不死,但到了现在,又有哪位帝王真的得了长生?
江西督军懂了,也不奢求这些,他看了一下龙虎山的道士,发现其中不乏九十多,乃至百岁的老人,便退而求其次,想要延年益寿,活够百年,问张静清有没有办法。
张静清想到龙虎山就在江西,这位督军又是笑脸相待,又带了几箱子的大洋过来,表现的诚意十足,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都这么给面子了,你还要打他的脸,那岂不是大家都下不了台?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所以,即便张静清是道教天师,却也没拂了督军的面子。
他告诉江西督军,只需要给他做个延年益寿的醮坛,即可保证身体健康增寿数年。
但这個增寿有极限,只能达到自身能活到的极限,而一个人,寿命再长,也不过百年。
江西督军一听,顿时大喜,这个年景,虽然也有寿命悠长的百岁老人,但大部分人也就能活四十来年。
就譬如之前的那位大统领,执掌军权,风光无限,甚至一度做上了皇帝,但这又有什么用?还不是五十七岁就死了?
如今,他手里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若能活过百岁,逍遥一世,那也不错。
所以,他当即答应了下来,奉上数千大洋,只求天师给他做一个增寿的醮坛。
话到这个份上,张静清便随意给他安排了一个法坛,为他加持了一些治病,驱邪,清静之类正面效果,就将其给打发了。
却不曾想,第二年,这位江西督军又带着几千大洋找上了门,还要再来一个增寿醮坛。
原来是那几个正面效果,让他受益匪浅,睡觉夜夜安稳,一年都没生过病,就连一些一到阴雨天就隐隐作痛的旧疾都不痛了。
他深感效果很好,便又上了龙虎山,要继续做法打醮,且为了表示诚意,这次他带的钱更多。
对于这种自己找上门来的冤大头,张静清能说什么?看在几千大洋的份上,又给他来了一个醮坛。
此后的几年里,这位江西督军几乎年年都会来龙虎山做一个寿醮。
今年他照例又来了。
只不过这次和往年有所不同,他不要张静清这位天师为自己打醮,指名道姓要请张之维这位小天师出手。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上次张之维独闯天台山的时候,枯荣大师身的那些贵客里,有江浙的督军在。
上一篇:入学第一年,我把辅导员抱回了家
下一篇:大人,坏女人不是这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