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150章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二位主考全都不在,至公堂中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十几位科场上的老前辈,百无聊赖地坐在一起,除了闲谈也没有什么事可做。

“不知今科状元会花落谁家?”

陈韶笑着问了一句,也只有他这个上一科的状元公,才能用这种前辈的语气谈论今科状元的归属。

“陈修撰,眼下离殿试还早的很,你也不用担心有人夺了你三元郎的名头,咱们还是猜猜谁是会试第一吧。”

说话的是御史龚檀,天佑三年的榜眼,他的话听起来有些与陈韶针锋相对,但其实也是玩笑的意味居多,众同考官闻言皆是莞尔,也来了讨论的兴趣。

礼部郎中朱原道:“开封王昂,才学出众,在国子监中名气不小,今科会元之争,当是有他一席之地。”

另一名翰林出身的同考官道:“杭州张孝祥,此人早已名声在外,在京参加的几次文会中,也是力压众举子,闻名京师。李某以为,今科会元非此人莫属。”

“济南宋准,他的文采见识都有过于常人

之处,应当也有可能。”

“还有九江霍昌言,他的文章也不差……”

“襄阳王世则……”

“太原张九成……”

云集于汴京城的三千举子中,能够传扬开姓名的,多半都不是简单的人物。

同考官们提到的王昂、张孝祥、宋准、王世则等人,论才学都有着冲击会元的可能。众同考官都觉得,今科会元应该就出在这几人之中。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冷不丁地提到了一个名字:“江宁陆思恒呢?”

听到这个名字,众同考官都不说话了,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个陆思恒不仅是江宁人,更是卫辰所创立的荆溪社的社员。

这等与会试主考卫辰牵扯上关系的考生,同考官们在不知道卫辰心意的前提下,自然是不敢妄言。

说实话,在同考官们心中,陆思恒的才学虽是考生中的佼佼者,但却还比不上先前提到的那几人,达不到争夺会元的层次。

只是,如今荆溪社已是接连出了两位状元,而且一位是六元及第,一位是三元及第,声势正隆。

会试开考之前,外界便已有舆论,说陆思恒也是奔着今科状元来的,要给荆溪社再挣一个状元回去,来一个一社三魁。

当卫辰确定担任会试主考之后,这种论调更是甚嚣尘上。

考官们被锁在贡院半个月,听不到外界的风言风语,但类似的担忧却也是在所难免。

尽管卫辰身为会试主考,涉及陆思恒时需要回避,但以卫辰在考官中的影响力,副主考丁嗣全又是个没有主见的,只要卫辰想,总有办法可以将陆思恒推上会元之位。

一念及此,堂中众人的目光渐渐集中到了盛长柏与陈韶二人的身上。

盛长柏是荆溪社社副,陈韶也是荆溪社出身,而且他们一个是卫辰的至交好友,一个是卫辰亲传弟子,与卫辰熟识多年,同考官们希望能从他们的话中,看出卫辰对于陆思恒的态度。

盛长柏和陈韶与卫辰相交多年,自然知晓卫辰一心为公,绝非以权谋私之人,感受到众人目光中的对于卫辰的质疑之意,二人心中都不由地有些恼怒。

正要开口为卫辰申辩,却听得堂后传来一道威严清越的声音。

“为国家社稷取士,不恂私情,不受请托,不纳贿赂,有负此心,神明公殛。

此乃本官与诸位在至圣先师面前所发下的盟誓,本官永志于心,践行不移,还请诸位安心。”

话音落下,卫辰与丁嗣全举步自堂后迈出,目光平静而坚定地在众位同考官脸上扫过。

闻听此言,先前还在心中质疑卫辰的同考官不禁脸上发烧,连忙与身边的同僚一道起身,向卫辰行礼:“总裁。”

卫辰微微点头,而后便仿佛无事发生一般,转而说起了自己方才在后面与丁嗣全商量的衡文规矩一事。

这般从容不

迫的气度,令不少同考官都是暗自为之心折。

只听卫辰言道:“本官遍览近科程文,但觉士子逞其才气辞华,文章浮靡之风益重……,不仅引得文风日坏,于朝廷取士亦是大大不利……

正因如此,本官痛定思痛,要一改往年会试衡文规矩,衡文除清正雅正以外,亦当以经世致用为要,所作文章必须言之有物,屏去冗长浮靡之习,以本色文字,达实理实事!”

听到这里,同考官们脸上都不由地露出了惊讶之色。

“清真雅正”这四个字,是大周开国以来历届乡试、会试一直遵守的衡文标准,卫辰如今再说一遍,也没什么新鲜的。

但卫辰却在“清真雅正”之后,又加了“经世致用”四字,这可就是卫辰凭借自己的性格喜好,变动会试衡文规矩了。

早就听说卫辰在翰林院担任庶吉士教习时,就一直强调“经世致用”这四个字,想不到如今卫辰成了会试主考,依然初心不改,还是以此为宗旨,为国家抡才取士。

不过,卫辰如今的身份乃是会试主考官,决定会试衡文的规矩,本就是他身为主考官的权力所在,唯有副主考才能稍稍与之分庭抗礼。

一念及此,同考官们纷纷看向一旁的副主考丁嗣全。

丁嗣全沉声道:“总裁的意思,就是本官的意思。”

见主考与副主考口径一致,显然是早就商量好的,其余同考官们当下也纷纷点头称是。

会试衡文的规矩就此定下。

第336章 告慰

知否从蒙童开始正文卷第336章告慰从至公堂出来,考官们便回到各自经房,将主考卫辰方才的指示传达给了手底下的阅卷官们,让他们阅卷时按照卫辰的规矩来办。

卫辰忙了一日,也是十分疲惫,回了自己房间睡下,待到来日再行巡视考场。

转眼到了二月十八,会试三场考毕,考生们陆续离开考场,他们的卷子则由受卷官收走。

原始的墨卷由受卷官送往誊录所,由书手誊录为朱卷,再经专人对读、弥封,如此一套流程下来,确认无误后,才会由皇城司军士押送到至公堂中。

此时,至公堂中,今科会试的正副两位主考以及十八位同考官已经齐聚一堂,一眼望去,众考官的脸上皆是带着微笑。

今科会试期间,贡院既没有走水,也没有下雨,考生们全部平平安安,没有出现伤病的情况,这放在历年会试中,都是十分的难得。

此情此景之下,聚集在至公堂中的众考官自然免不了高唱几句“陛下勤政爱民,求贤若渴,乃得皇天庇佑”之类的赞歌,拍一拍新君的马屁。

只不过,嘴上虽是这么说,众人心里却是都明白,今次会试之所以能够如此平安顺遂,除了老天爷给面子之外,大半都是卫辰这位会试主考官的功劳。

卫辰预先就做好了各项准备,方方面面考虑得十分周全,并且对守卫巡视的军士三令五申,令他们时刻警醒,注意考生的状况。

若非卫辰如此细致周密的安排,恐怕像往年那样,在考场上熬死几个年老体虚的考生都是寻常。

考官们当年也是从科场上搏杀出来的,对比一下自己当年科考时的经历,自然不难体会到卫辰这位对于考生的关切和爱护之情。

考官们因此对卫辰生出敬重之心,甚至一些原本仰仗着资历倚老卖老之人,面对卫辰时,言行也愈发地恭谨起来。

这对卫辰来说,倒是个意外之喜。他之所以这么关心考生,除了良心使然,其实更多的还是因为昔年卫明昭曾死在秋闱考场之上。

尽管卫辰与卫明昭从未见过一面,但无论如何,卫明昭终究是卫辰今世生父,卫辰承其遗泽甚多,对于卫明昭之死,卫辰始终耿耿于怀。

而今卫辰既然身为会试主考官,自然不能让考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重蹈卫明昭的覆辙,如此也算是告慰卫明昭在天之灵。

至公堂中,见坐在主位大案上的卫辰微闭双眼,默然垂首,底下一众考官皆是不知所以。

唯有与卫辰相交莫逆的盛长柏知晓其中隐情,明白卫辰此刻定是触景伤情,又想起了卫明昭。

见到平日里沉静内敛的卫辰此时一脸怅惘的模样,盛长柏也不禁为之动容,在心中暗自嗟叹:“兴云至诚至孝,卫世叔泉下有知,亦当含笑。”

此时,最后的几批考卷已经送达,

卫辰也终于从惆怅的情绪中抽离出来,恢复了主考官的威仪,炯炯有神的眼睛缓缓扫过堂下众位考官。

见此,考官们也都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一个个肃然端坐,静待主考官发话。

卫辰点了点头,朗声道:“诸位,开始掣签吧。”

十八位同考官恭声领命,当下纷纷从座位上起身,在副主考丁嗣全的主持下,依次上前抽签,然后按照抽到的签子分配朱卷。

二月底便要放榜了,留给考官们阅卷的时间并不算充裕,今科卫辰又制定了新的衡文规矩,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

因此,考官们一分到朱卷,顾不上寒暄,便匆匆回到各自经房,开始了争分夺秒地阅卷。

至于会试正副二位主考,他们并不承担具体的阅卷工作,只是组织阅卷,并判定同考官推荐上来的卷子能否被录取而已。

按照往年的规矩,等到第三场的卷子阅完之后,各房考官将三场朱卷拢到一处,经过权衡之后,选出正卷与备卷递交上去,届时才到卫辰与丁嗣全这两位主考大人忙碌的时候。

然而,今科会试却是与以往大有不同。

分配完考卷之后,卫辰便与众位考官明言,自己绝不会只看那区区几百份被推荐上来的考卷,即使是同考官已经筛落的落卷,他也要亲自审阅一遍,以免明珠蒙尘。

此言一出,考官们皆是为之一惊,却又无可奈何。

科举考试历来都有“去留在同考,高下在主考”的说法,卫辰此举,可以说是变相侵占了同考官的权力。

但是,归根结底,贡院之中,还是主考官最大,设置同考官,本就是为主考官减轻阅卷的工作量罢了。

而今卫辰这个主考官自己不辞辛劳,主动提出亲力亲为,副主考丁嗣全又是个应声虫,同考官们哪里还能找出什么反对的理由,只能点头称是而已。

此事就此定下。

领完卷子,回到各自经房时,同考官们的脸色都是十分凝重。

毕竟卫辰六元及第的偌大名头摆在那里,如今又摆明车马地提出要亲阅落卷,这让负责阅卷工作的同考官们皆是压力山大。

朝野盛传卫辰有过目不忘、一目十行之能,以他的本事,即便阅卷时间十分紧张,但将几千份考卷尽数看完应该也算不上什么难事。

万一卫辰的火眼金睛真的从落卷中发现了沧海遗珠,之前将这份考卷筛落的同考官可就丢脸丢大发了。

不仅如此,要是卫辰有心追究的话,这名同考官还要落下一个玩忽职守,办事不力的罪名,那事情就更加麻烦了。

因此,同考官们阅卷时都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就连对自己手下的阅卷官,他们也是再三叮嘱,让他们按照卫辰定下的规矩阅卷,力求选出有真才实学的考生,切不可疏忽大意,以免到时候出了纰漏还要连累自己。

一时间,在卫辰这个主考官的督促和带动下,至公堂中从上到下都是如临大敌,考官们通宵达旦地阅卷改卷,一刻也不敢松懈,气氛甚至比几天前考生考试时还要更加紧张肃穆。

第337章 根基已成

知否从蒙童开始正文卷第337章根基已成时光匆匆,眨眼就到了二月下旬,距离会试第三场考完已经过了七天。

此时,由同考官负责的第一轮阅卷工作基本结束,各房房官都选出了自己认为最优秀的考卷,在卷首画上圆圈,送至副主考丁嗣全处。

这些荐卷中,有不少都写上了“高荐”、“冠绝一房”的评语,甚至有几份卷子上,赫然写着“可列经魁”四个大字。

丁嗣全粗略翻了一遍各房送上来的荐卷,竟是足有十几位所谓的“经魁”了,不由哭笑不得。

不过对于眼前这种情况,丁嗣全心中也是早有预料。

众所周知,每次会试过后,高中的考生都要尊当科主考官为座师,向其行师生之礼,以谢举荐之恩。

故而但凡官员能够主持一科会试,日后在朝中便是门生无数,这也是会试主考官之位如此炙手可热的原因所在。

而同考官们,虽然不如主考官那般名利双收,却也能分润不少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