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42章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这一刻,卫辰看到张明和卫如意脸上滑过喜悦的泪水,他心里明白,中了秀才,其实一直都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卫氏老族长拄着拐杖上前,将一块狮头镇纸赠予卫辰:“辰哥儿,我溪隐卫氏数百口人,自你父亲明昭之后,就没有出过什么像样的人物,望你乡试连捷,替我们卫氏光宗耀祖!”

“谢三叔公。”

卫辰从老族长手中接过沉甸甸的镇纸,心中也是颇为感慨。

一年前,自己在村人眼中还只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幼童,可如今,却已是溪隐村卫氏数百口人的领军人物了。

这是荣耀不假,可同样也有一份难以推卸的责任呐……

忙完宗祠祭典,张明和卫如意将卫辰领到了溪隐村东头。

此时正是九月,地里稻子还没有收割,望去一片金灿灿的,十分赏心悦目。

张明意气风发,朝前头一指:“这是我刚买的二十亩水田,记在辰哥儿你的名下,你看看怎么样?”

卫如意在旁边解释道:“辰哥儿你是生员,有三十亩免税田,总不好浪费了,你姑丈就置办下这二十亩地,加上家里原来的几亩地,刚好把免额用掉。”

“这可都是上好的水田呐!”

张明兴奋地蹲在地上,抓起一把土,任由碎土从指缝间落下,而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是二叔公帮忙张罗下的好田,村里人刚一起开垦出来的,就靠在荆溪边上,随时都可以打溪水来浇灌。

如今靠着酒坊的份子,张明已经不愁吃穿,但他却还是念着地里这点事,若不是酒坊那里实在走不开,张明还真宁愿回乡下继续种地。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土地的感情,是后世人难以理解的,有钱不如有地,这就是普遍的价值观。

因此,卫辰也没有怪姑母和姑丈自作主张用自己的名义买地,只要他们夫妻俩开心就行。

“只不过……”

卫辰看着面前的二十亩良田,忽然有些犯难道:“姑母,姑丈,咱们一家现在都住在城里,这田该怎么办,总不能撂荒吧?”

“放心吧。”卫如意嫣然一笑:“我早和二叔公商量好了,把地交给村里三户人家租种,不用咱们操心。”

卫辰摇了摇头,哑然失笑。

得,自己这是荣升成地主阶级了。

第65章 盛维登门

清晨,一轮朝阳自天际冉冉升起,溪隐村从晨雾中醒来,勤劳的农户们早已来到田间开始劳作。

微风吹来,稻田里卷起了金色的波浪,将稻香送入鼻尖,让汗流浃背的农户们脸上挂上了灿烂的笑容。

在荆溪边做完早功的卫辰踏上了回家的乡间小路,不时和田里的乡邻打着招呼,恭维几句田里庄稼长得好之类的话,就能让这些农户高兴好久。

快到家的时候,卫辰看到卫如意正坐在大树下,和一群大妈大婶聊天,卫如意眉飞色舞地说着些什么,一旁的大妈大婶们都是一脸的羡慕。

“咦,如意,那不是你家秀才公吗?”一个眼尖的大婶看到了回家的卫辰,便跟卫如意说。

卫如意扭头看到卫辰,笑着挥手招呼卫辰过来。

卫辰快走两步,走到卫如意面前,先喊了一声姑母,又跟周围的大妈大婶们礼貌地打了个招呼。

“咳咳,那个……”

卫如意清了清嗓子,满脸都是骄傲:“辰哥儿啊,你再给姑母说说,你这个廪生有啥用,姑母记性不好,老是记不住。”

卫辰不由地心里好笑,以前还真没发现姑母身上暗藏着的显摆属性,就这点事儿,回老家这三天,自己都已经来来回回重复了不下二十遍了。

姑母还真是乐此不疲啊。

不过,既然姑母喜欢,卫辰当然得全力配合。

于是,卫辰不厌其烦地将廪生的特权和好处,用简白的语言描述了一遍:“廪生就是秀才中的第一等,衙门每个月都会给我六斗米,还有鱼肉油这些杂七杂八的廪补。”

这个时候,坐在卫如意周围的大婶大妈们十分捧场地发出一片惊叹声,而卫如意脸上的笑容和骄傲也随之更加浓郁。

“还有呢,我听你说还能和县老爷平起平坐啥的?”卫如意提醒道。

卫辰这个汗啊……,不是吧姑母,记得这么清楚,还说自己记性不好?

“是见官不拜,而且我可以呈送拜帖,随时求见县尊。哪怕犯了错,衙门也不能打我板子,更不会滥用刑罚,除非学政大人削了我的功名……”

“呸呸呸,说这些不吉利的做甚!”卫如意听到这,急忙打断了卫辰的话,嗔怪地瞪了卫辰一眼。

“当然,侄儿定不会知法犯法,学政大人自然也没理由革我的功名。”

卫辰拍着胸脯连连保证,卫如意这才喜笑颜开。

“啧,怪不得都要考秀才,原来秀才老爷这么厉害呀!”

“才十一岁就中秀才,再过几年一准考个状元回来。”

“如意啊,你可等着享福吧。你家辰哥儿这么出息,以后指不定能做大官呢!”

周围的大妈大婶们又是惊讶又是羡慕,纷纷称赞卫辰的聪明争气,让卫如意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哪有哪有,都是辰哥儿自个人读书刻苦,寒冬腊月也是一大早爬起来看书练字……

卫如意嘴上谦虚着,嘴角却是抑制不住地上扬。

卫辰在旁边跟着傻乐。

卫如意往日里并不是很喜欢唠闲磕,这两天却总是主动往大妈大婶群里钻,不论她们聊什么,总能将话题转移到卫辰身上,然后享受大家的羡慕嫉妒恨,开心一整天。

这次也一样,享受完大家的各种羡慕和恭维之后,卫如意才依依不舍地和卫辰一起回家。

一路上,卫如意脸上的笑容就没间断过,整个人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十几岁。

二人到家时,张明已经准备好了骡车,正招呼伙计们往上搬箱子。

卫辰见状,不由惊讶道:“姑丈,咱们今日就要回宥阳?”

“是啊,酒坊那里一天都离不开我和你姑母,这回告假回来住了三天,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再住下去,盛老爷怕是都要派人来催我们回去了。”

张明一边把捣蛋的儿子抱上车,一边笑着回头对卫辰道。

“唉,这三天真是一晃眼就过去了,感觉咱们才刚回来没两天啊。”卫如意轻声埋怨一句,望着院门口的大柳树,眼神中满是不舍。

“姑母不想回去,是因为舍不得她那些捧场的听众吧?”

卫辰大概猜到了卫如意心里的想法,不由地有些好笑。

显摆,也是需要分对象的。

搬到宥阳城里住时,张家已经算是中等人家了,和周围的邻居条件也都差不多,卫如意和那些新邻居们显摆,自然不会像在老家这里一样,有那种咸鱼翻身的畅快感觉。

尽管卫如意对这段扬眉吐气的日子恋恋不舍,但总算是没耽误正事,一家人最终还是坐上了骡车,踏上了返回宥阳的旅程。

一连赶了两个多时辰的路,终于看到了远处高大宏伟的宥阳城,赶车的张明精神一振,当下一抖缰绳,车轮飞转,载着一行人驶入城门。

车子一直在颠簸,转过几个巷口,终于来到了一家人在城里置办的宅子前。

卫辰挑开车帘子,刚想下车,就听有人喊道:“贤侄!”

卫辰循声望去,见是盛家大老爷盛维,身后还跟着两个提着礼物的家丁。

“原来是盛伯父啊。”

卫辰笑着抱拳行礼。

那边张明和卫如意听到声音也走了过来,见盛维一副等了很久的样子,颇有些不好意思:“盛老爷,我们安顿好家里,今日就回酒坊上工。”

“老夫不是来催你们上工的。老夫此来,是有另一桩要紧事要与贤侄商议。”

盛维叹了口气,神情怅然。

卫如意和张明夫妻俩面面相觑,在他们印象里,盛维向来都是智珠在握、镇定自若,何曾有过这等颓丧模样?

“进去再说吧。”

卫辰将盛维请进前厅就坐,卫如意忙找了个水壶给盛维倒茶。

“不必麻烦了。”盛维拉住卫辰,苦笑道:“我现在心里火烧火燎,哪有心情喝茶?”

“那就更得降降火了。”

卫辰从卫如意手里接过一碗白水,摆到盛维面前。

“唉……”

盛维端起碗来一饮而尽,而后重重一叹:“大难临头了,贤侄!”

第66章 贡品

“怎么回事?”

卫辰皱眉,等盛维继续说下去。

盛维满脸苦涩道:“昨日巡抚衙门来人,他告诉我,琥珀酒被列入江南省的贡品清单了!从今年起,每年十月,都要押解原酒一百缸与巡抚衙门和买。”

卫辰当然知道,所谓和买,就是按照官府规定的数目和价格交易货物,只是看盛维难看的脸色,这次和买显然不是什么好差事。

“官府给多少价?”卫辰忙问道。

“三两。”

“三两?”

卫辰瞪大了眼睛:“一缸原酒六百斤,光成本就得五两银子。一百缸就是六万斤,原本能有几万两的进项,如今却是倒赔二百两,况且我们酒坊一年才能酿多少琥珀酒?”

“去年是八万多斤……”盛维涩声道:“横竖是撑不过去的,眼下离和买之日只剩下不到一个月,哪里来得及?”

“伯父难道没有和衙门来人说清楚?”卫辰盯着盛维,愤然道:“这不是要酒,这是要命啊!”

“当然说了。”盛维叹气道:“可那人说了,他是奉巡抚衙门之命,容不得讨价还价。”

“那扬州的盛大人那边呢?”

“去过信了,纮弟说……,他说他现在正是升任京官的要紧关口,不能节外生枝,况且,对方是巡抚衙门,招惹不起。他劝我忍下这口气,盛家产业这么多,大不了就当从没有过这酒坊……”

说到这里,盛维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就当从没有过这酒坊”,盛纮说得轻巧,可他又哪里懂得,盛维往酒坊里倾注了多少的心血?

盛维也是对堂弟心灰意冷了,无计可施之下,才会来找卫辰商量,希望卫辰可以给他出出主意。

盛维沮丧道:“以往都觉得进贡这种事遥不可及,怎么偏偏让我们摊上了呢?”